作為一家火力發電廠,為什么看不見煙囪?記者近日走進擁有“全國百家最美電廠”稱號的大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但見廠區干凈整齊,茂盛的行道樹林立,草坪翠綠,一派花園式廠區風光。大發電環保工程師劉笑飛告訴記者,公司采用了“煙塔合一”技術,取消了煙囪,煙氣經過一系列脫硫脫硝脫塵處理后,直接排入晾水塔下面。廠區綠化用水全部采用中水,來源于處理后的生產生活污水。
剛剛在大連市“環保三個十”評選中榮膺“十佳環境友好企業”的大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其前身是坐落于沙河口區解放廣場電車道旁的大連發電廠,2005年搬遷到甘井子區革鎮堡街道羊圈子村,目前承擔全市近200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搬遷后,大發電實施最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部分指標已實現超低排放,領先東北同行業,將提前一年于今年11月底實現所有指標達到國家2020年超低排放標準。
大發電的脫硫系統、脫硝系統共安裝15套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數據實時上傳省環保廳、市環保局和省電網公司,用以連續監控大氣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數據表明,該公司煙塵排放始終處于超低水平。公司還采用高效六電場靜電除塵器,除塵效率達到99.82%以上,是國內唯一一家接近100%的火力發電廠;還建立了4套污水處理系統,用于處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含煤廢水、脫硫廢水,以及一套中水處理系統,廢水實現“零排放”。
數據顯示,大發電實現熱電聯產,替代傳統燃煤分散小鍋爐,年削減二氧化硫3913噸、煙塵3681噸、氮氧化物2101噸、化學需氧量4噸、固體廢棄物6萬噸,為我市藍天工程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