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礦區(整個礦區已投入8000萬)辦公區域,芳草茵茵,花樹芬芳。
礦山企業的粗放臟亂、粉塵飛揚形象在湖北三寧化工旗下的挑水河磷礦被徹底顛覆。
宜昌磷礦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在漫長的地質歷史發展過程中,這片崇山峻嶺里蘊藏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采,它構架起宜昌龐大的精細磷化工產業之外,也一度因為無序的采掘方式而被貼上破壞生態的標簽。

8月中旬,在位于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鎮的挑水河礦,記者見到卻是公園式礦區:藍天麗日,潔凈的柏油路蜿蜒在森林之中,還有智能化、信息化的采掘作業。
三寧化工對標“綠水青山就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發展戰略,主動作為,把旗下的三寧礦業挑水河磷礦建設成湖北“綠色礦山、智能礦山”的標桿。“建設綠色礦山無疑是對大自然最好的感恩禮物。”三寧集團掌門人李萬清表示,挑水河礦建設不僅僅是一座礦山的開發利用,而是三寧要探尋在行業新常態下礦山企業的轉型升級。礦山可以是、也應該是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科技綠色企業。
較早前,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家勝分別深入三寧礦業實地考察,他們深入約500米的礦井,現場了解采掘作業面、緊急避險點、礦石破碎和礦道充填系統,仔細檢查涌水、頂板、空氣監測設施。對企業采取重介質法,避免產生選礦污水的做法給予積極評價,對企業利用尾礦攪拌混凝土回填,發揮支撐山體和合理利用廢渣雙重效益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認為三寧礦業是宜昌打造綠色生態礦區和數字智慧礦山的標桿企業。
“藍領”礦工華麗轉身“白領”精英
巨幅屏幕墻上是各種實時生產圖景,還有示意圖和閃動的數據,屏幕前則是一長排寬屏電腦,還有盯著屏幕的工作人員。乍一看,這闊大的場景屏墻和氛圍像極了火箭發射直播里的控制中心。
然而并不是,這里是三寧礦業挑水河礦的智能調度中心。坐在第一個電腦位置上的張斌正握著鍵盤上操控桿,或左或右,或推或拉,面前屏幕上的大型破碎錘,也隨著他的操作或東或西,破碎那些超過規格的磷塊。“這不是在玩游戲?”三寧礦業總經理王學梁被記者的疑問逗笑了:“這是工人在遠程操作破碎錘,哪是什么游戲。”他指著巨大的屏幕墻上說,這可不是普通的一方屏幕墻,整個礦山的開采、選礦生產控制、井下充填與安全環保監測、生產過程監控、通信系統集成等現場及技術指標,全在這方墻上,各個生產細節也能一覽無余。
事實上,張斌在電腦屏幕前操控機械還在6公里外的礦山巷道里,面前電腦屏幕上的圖像都是從井下傳輸上來的實時畫面。操作工張斌就是附近村民,有十幾年的井下操作經歷。“最先我們都是用鋼釬搗碎的這些超大的礦石,”張斌說,后來他學會了駕駛大型工程機械,在井下破碎礦石,效率提高很多,但備受噪音和粉塵困擾,還有無時不在的安全風險。
一年前,他受聘來到了三寧礦業挑水河礦,經過專業培訓后,他坐到了鋪有地毯的智能指揮中心里遠程“開”工程機械,從一個“藍領”工人一下子變成了“白領”精英,“這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張斌說,沒想到一名礦工還能有這樣的職業提升,“打游戲似的就把工作完成了,感覺太神奇了。”
“這叫礦山VR(虛擬現實)智能平臺,”三寧礦業董事長王光明介紹,三寧礦業采用先進的集成控制技術,所有礦井活動在地面智能調度中心就能實施遠程管控,這一平臺可以形象直觀展示全生產流程,集生產控制、通信集成、安環監測與監控等功能,智能管控實現了無人值守,減少了崗位設置。“原來像我們這樣100萬噸產能的礦山需要工人至少1000人,我們現在200人就輕松搞定了。”
礦石利用率達到90%以上,等于再造了一個磷礦
挑水河磷礦位于長江一級支流黃柏河的源頭黑良山下,這里是宜昌磷礦的腹地,礦山企業林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鄉鎮集體、民營等各類礦山企業蓬勃發展,亂采濫挖、采富棄貧現象普遍存在,磷礦一度被貼上低端、資源浪費、破壞生態的負面標簽。“在確定采礦方法問題上,我們慎之又慎,既不想走房柱法開采的老路,又對其它采礦方法反復比較,最終尋找到最好、最優的條帶填充采礦法。”胡建華是中南大學教授、博導,也是三寧礦業院士工作站的專家,他正利用暑期帶領研究生在挑水河礦山做研究。之前,三寧礦業邀請到國內采礦業的頂級專家、中南大學古德生教授,在這里建了宜昌首家礦山企業院士工作站,進行技術攻關。

“我們研發的微密度差下難選磷礦的精準分級技術,為解決長期困擾湖北省中低品位磷礦資源難以開發利用的問題,開辟了新路子、找到了新途徑。”胡建華說,原來礦石的利用率只達到百分五十,現在的礦石利用率達到90%以上,等于再造了一個磷礦。
據介紹,目前挑水河礦已經做到了采、選、填充一體化,礦石不落地、廢石不出井。“這樣地表就不會變形破壞,保護了地表河流、植被、建筑物和公路。”胡建華說:“你不知道,以前要解決粗尾礦和礦山環境保護得花多少錢,效果還不夠好。”
事實上,挑水河礦已經結束了人工鑿巖采礦的歷史,率先實現了采礦裝備的現代化。8月15日下午,記者在井下各個作業面看到,其主要采礦作業面已沒有風鉆工、支護工、撬毛工,取而代之的是精巧的現代機械設備。
“現在依靠鑿巖臺車一分鐘就能打成一個深度為3.5米的眼,”機采隊長卞鋒雷十分高興地說,一個人、一臺鑿巖臺車的采礦量,以一個班8小時計算,現在一個人的采礦量超過過去60個風鉆工的采礦量,效率是風鉆工的60多倍,輕松又沒有危險。
胡建華說,采掘機器的現代化,實現了“機械化減人”的目標,離井下無人采礦只剩下“最后一公里”!
按照國家AAA工業旅游示范點的標準把礦區建成度假區
三寧化工一直以打造“建設美麗化工,打造百年三寧”為愿景。2009年,公司響應政府號召,組建三寧礦業公司,正式進軍采礦業,實現企業采、選、加工一體化的大型化工產業集團,建設“綠色礦山”被擺在了首位。
挑水河是黃柏河長江的一級支流,又是宜昌的水源地。王學梁把記者帶到挑水河邊參觀,流經挑水河礦區的800多米河道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我們排進挑水河的水比喝的水還要干凈。”三寧礦業總經理王學梁說,公司對排污的要求相當苛刻,絕不允許有一滴污水排進河里。“公司在井下建設一個1400立方米、在坑口建設一個2000立方米的水排放沉淀處理池,排放水可達地表水Ⅱ類標準。”王學梁說,選礦廠建設了污水循環系統,沒有廢水排放,礦區的雨水也建有收集池和清潔系統,不直接排放。建設了日處理200噸的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且處理水回選礦廠循環再利用,沒有排放。對于生產污水,環保部門在排污口設置了實時在線排放監測設備,排放合格率達100%。
想象之中的礦區,應該是笨重、轟鳴的礦車呼嘯而過,破碎、坑洼的公路,滿天飛舞的灰塵。然而,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景象卻是,光潔的柏油路,辦公區域內芳草茵茵,花樹芬芳,還有城市見不到的藍天白云。王學梁說,公司是按照國家AAA工業旅游示范點的標準,對礦區環境進行了規劃改造和塑造,目前已經投入8000多萬元。
“這里玩境優美得根本不像是個礦山,反倒是吸引了不少來此度假的游客。”挑水河礦辦公室主任張榮說,公司已對職工宿舍和食堂進行了旅館化改造,每個周末都有游客來,“過去有聽說游客到礦區度假的嗎,躲都還來不及。”
挑水河礦的“綠色”與“智能”只是三寧化工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綠色項目開發加快轉型步伐的一個縮影。
三寧化工是從1969年投產的原枝江縣化肥廠發展而來,位于萬里長江上、中游節點上。也是在長江邊長大的三寧化工集團董事長李萬清深愛著祖國的這條母親河。因此,三寧一直對環保與生態有著特別的偏好。
幾年前,在眾多化工企業對“沿江一公里清零”還充滿疑惑的時候,三寧公司投入5億余元用于所有環保裝置與生產裝置同步運行,實時監測,排放濃度和總量符合甚至優于國家排放標準。去年,三寧化工又主動關停并拆除了正常運行、年盈利額達2000多萬元的宜昌田田公司。“三寧公司是宜昌經過40多年培育的一家大型化工企業,必須有這樣的大局意識和政治站位。”省人大代表、三寧化工董事長李萬清表示,企業通過搬遷改造使裝備更優,用最好的技術、最好的裝備、智能化的手段去建設現代化的工廠。“現在看來,一年前所謂的不計成本、不計收益的投入為企業現在甚至未來的發展贏得的是用錢都買不來的空間和時間。”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萬清深有體會地說。
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三寧礦業打造的綠色生態智慧礦山高高聳立在三峽磷都······
礦山VR智能平臺形象展示安全生產流程,還大大減少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