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海南島前年年需求建筑用砂達1.4億方,隨著2018年10月16日,《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發布,以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方案要求,打造聯通國際國內的全球性商貿物流節點,促進港口、機場、鐵路車站、物流園區等物流信息互通,加大對水利、港口、機場、公路、鐵路、綜合樞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如此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巨量建設用砂如何保障?
近日,海南省會議研究明確通過生產機制砂、河砂開采等多渠道保障建設用砂,但機制砂礦山建設生產和海南省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以及發展定位如何相融洽呢?
10月19日下午,海南省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七屆省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會議強調,要抓緊修編三大河道采砂規劃,科學合理設置采砂點,組織大型企業盡快開采,同時通過生產機制砂、海砂淡化和島外引進等措施,多渠道保障建筑用砂、用石需求。
要研究推進地方性法規修訂工作,為建筑用砂開發、管理和整治非法采砂提供法治保障。
據中砂協訊:
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規劃對礦石、砂石的需求倍增。未來,廣東、香港、澳門、海南以及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廣西將形成我國南端砂石需求大區,對于整個基建領域來說,仍充滿巨大的前景商機,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發展對礦產資源產生巨大的潛在需求,需要大宗緊缺礦產資源作為“糧食”。
4月14日,發布《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對海南的其中兩個戰略定位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2017年,《海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提出:節約集約地有序開發建筑用砂石等保障性礦產資源。到2020年,礦山數量控制在3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左右。在《意見》中也提出,海南將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和低端制造業發展,推動現有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轉變,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由此來看,海南由于環保、供給等方面的管理限制,辦證難、采礦難,原材料行業也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問題。因此,海南省發展機制砂產業是機遇與危機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