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記者從銅仁市“富礦精開”找礦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銅仁市“富礦精開”關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7家,完成總產值125.96億元,同比增長4.28%。

發布會現場
據悉,銅仁市礦產資源富集,呈現礦種多、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等特點。依托豐富的錳礦等礦產資源優勢,集聚了中偉、匯成、紅星、能礦錳業、三和錳業、武陵錳業等一批行業龍頭和優質企業。
今年4月19日,銅仁市委、市政府召開銅仁市“富礦精開”推進大會,制定《銅仁市“富礦精開”三十條措施》,集中優勢力量推進“152工程”,力爭在“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所謂“152工程”,即以錳礦資源的勘查開發,打造全國唯一世界級錳資源供應基地和金屬錳國家級戰略物資儲備基地;以優質水、觀賞石、重晶石和螢石、鈣質巖類、硅質巖類等5組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打造康養水示范基地和飲用水產業知名品牌、觀賞石文旅產品全產業鏈以及“雙千雙百”工程;以釩、鉀等2組礦產資源的研發應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布會上,銅仁市政府副市長李俊宏從優勢礦種勘查和找礦技術方法兩方面介紹“富礦精開”找礦新成果。
在優勢礦種勘查方面,銅仁市先后實施了松桃縣楊家山錳礦普查、松桃縣新民錳礦普查、松桃縣耿溪錳礦詳查、德江縣金山螢石礦普查等地質找礦項目,預計可新增錳礦資源量5000萬噸。其中,耿溪區塊可實現新增錳礦資源量3000萬噸,單件樣品最高品位可達30%。
在找礦技術方面,銅仁市在貴州省內率先開展固體礦產數字勘查,推動地質工作與大數據融合發展。以松桃縣耿溪錳礦詳查項目為例,野外勘查、數據采集、數據整理、圖件編繪、儲量計算等步驟已實現全過程數字化,不僅大幅提升礦產資源的勘查效率,也為后續礦山開采設計、數字礦山建設、礦山生產管理等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銅仁市下一步將圍繞“富礦精開”總體要求,全力打造全國唯一世界級錳資源供應基地和金屬錳國家級戰略物資儲備基地,努力提升錳礦等礦產資源的找礦綜合能力,加速推進礦產資源增儲上產,為構建富有銅仁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