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工地”,一個項目降碳3000噸
“無廢工地”是構成“無廢城市”的一個重要細胞單元——不僅把建筑垃圾管起來、用起來,在消減廢物的同時,還增加了資源,為城市綠色發展創造新空間。
近日,記者走入位于膠州市的國家獸醫公共衛生中心建設項目,整個工地忙碌施工的同時非常干凈整潔。“我們按照創建‘無廢工地’的要求,對現場廢棄材料,如旋挖樁混凝土樁頭、鋼筋頭進行現場歸集、分揀分類,通過不同的回收方式,進行二次加工利用,提高重復利用率。對施工現場產生的垃圾進行嚴格分類,分別存放到對應垃圾桶,由專業處理人員運至終端處置,進行合規的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置。”中建八局四公司國家獸醫公共衛生中心建設項目總工程師王運東介紹。
“無廢工地”并非不產生廢物,而是通過有效的管理,促進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實現良性循環,即變廢為寶。像國家獸醫公共衛生中心建設項目,將鋼渣、礦渣等固廢進行處理后獲得的砂漿,在施工過程中用于道路邊坡、基坑邊坡等建設場景,實現了固廢的資源化利用。
不僅如此,項目還正在逐步搭建起一套成熟的綠色施工建造體系——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進行全方位的碳監測,引入“算評控考”降碳管理體系,著力解決碳排放排多少、減哪些、怎么減、誰來減、減多少的系統問題,應用“三綠三低”降碳技術體系,綜合統籌項目建造過程,從直接碳排放、電力、燃氣和建材等方面,規劃系統性的降碳技術方案,以此實現項目降碳目標與成果的量化管理。
截至目前,國家獸醫公共衛生中心建設項目已使用高強鋼筋、再生龍骨、再生混凝土等十余項綠色建材,占整體建材比重30%。應用BIM深化設計、交底,無人機傾斜攝影建模技術、BIM+RFID物料追溯平臺等8項新型建造技術,預計在項目竣工前實現降碳不少于3000噸的管理目標。此外,項目還在能源管理、廢物處理、環境保護等方面,實行了二十余項具體的降碳管理措施,減碳率達5%。
作為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城市,青島積極探索綠色城市建設發展新路徑,深入推動建筑工程施工綠色化、智能化。去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印發的《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做好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筑業轉型升級。其中提到,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50%以上,2025年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
無廢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未來,青島將繼續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總抓手,不斷提升固體廢物治理水平,創建更多“無廢工地”,讓“無廢”理念為建筑業發展注入全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