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表示,希望烏克蘭向美國提供稀土礦物質,以此作為獲得美國援助的一種方式。2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到訪烏克蘭,游說烏方向美投資者開放礦產資源開采權,遭到烏方拒絕。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援引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建議烏方通過開放戰略礦產資源準入權來換取美國的財政和軍事援助,包括授予美國烏本土50%稀土礦所有權等。
烏克蘭礦產金屬種類、儲量、品質以及分布情況如何?美國的“礦產換援助”方案目的是什么?將產生哪些連鎖效應?如果烏克蘭開放礦產資源開采權,將給全球礦產金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受訪專家認為,烏克蘭礦產資源豐富但技術實力薄弱,美國此舉源于礦產金屬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利益。稀土、鋰、鈷、鎳等能源轉型金屬的供應變化,很可能對全球高科技、新能源產業和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
■美尋求擴大對烏礦產資源控制
多年來,烏克蘭礦產資源儲量一直都被西方“惦記”。早在20世紀90年代,西方企業就積極尋求獲取烏克蘭稀土礦藏準入權,但由于政治環境不穩等因素,相關討論均被擱置。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歐為首的西方國家再次對烏克蘭礦產資源虎視眈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梁云鳳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建議烏克蘭開放礦產資源開采權,并試圖以礦產作為一個交換籌碼,一方面為滿足其國內對戰略性礦產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試圖以礦產作為交換籌碼來推動俄烏談判進程或結果,但這一策略可能增加談判的復雜性、引發新矛盾或沖突,并影響烏克蘭的國家利益。
稀土鋰、鈷、鎳等稀有金屬,與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產業密切相關,在全球加速能源轉型背景下,各國都在抓緊金屬礦產業務部署,旨在增強產業鏈影響力以及市場話語權。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客座研究員董一凡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美國將烏克蘭金屬礦產作為俄烏談判的一個籌碼,一方面出于強化自身綠色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則是對于全球能源資源控制權的考量。
“盡管相較于化石燃料,特朗普政府并不太支持新能源產業,但從本質上而言,美國增強自身硬實力,需要對各行業領域都進行考量和部署。”董一凡稱,“從地緣政治層面來看,特朗普上臺以后,更加注重‘美國優先’‘美國利益’,因此,美國建議烏克蘭開放礦產資源開采權,也是希望可以從中‘分一杯羹’,通過能源資源方面合作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顯然,隨著全球對能源轉型金屬需求激增,美國希望通過控制更多的稀土資源來減少對其他國家依賴。通過控制烏克蘭礦產資源這一經濟命脈,美國可以進一步鞏固其在東歐地區的影響力,并對俄羅斯形成一定的戰略壓力。
■烏金屬礦產儲量和開采潛力大
烏克蘭政府目前正在著手制定一項國家戰略,旨在加強本土稀土資源的開采和加工能力,并對外資的引入實施嚴格的監管。綜合資料顯示,烏克蘭在稀土、鋰、鈷、鈦、鎳等金屬礦產方面具有一定的儲量和開采潛力,不過開發程度相對較低。
“烏克蘭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儲量可觀,但分布情況相對集中。”梁云鳳表示,“稀土礦種類齊全,包括鑭、鈰、釹等輕稀土元素以及釔、鏑等重稀土元素。”
根據烏克蘭地質調查局數據,烏克蘭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估計約為50萬噸,主要集中在鈦鋯砂礦和鈾礦中。雖然這一儲量在全球排名中未進入前十,但在歐洲地區具有一定戰略意義。主要分布在亞速海—黑海地區(富含稀土元素的鈦鋯砂礦)、基洛夫格勒州(與鈾礦共生的稀土礦床)、頓涅茨克州和扎波羅熱州(發現稀土元素的礦化跡象)。
“烏克蘭稀土礦儲量和品質潛力較大,估計擁有幾千億美元價值。”董一凡表示,“除了稀土,鋰、鈷潛在儲量也不容小覷。不過,整體來看,烏克蘭能否將這些金屬礦產從潛在儲量轉化為實際產能,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一方面,基礎設施不足。烏克蘭許多礦床位于偏遠地區,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技術限制。稀土和鋰的開采和提煉技術較為復雜,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更重要的是,政治環境和經濟因素。地緣沖突和政府頻繁更迭導致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不足,加之財政狀況不佳和經濟長期低迷,根本無力支撐礦產資源開發。
“烏克蘭大部分礦產都集中在安全環境有待商榷的區域。此外,開采條件比較有限。礦產開發生產需要集合人力、物力、財力,包括先進的開采技術和經驗,水、電力、道路、交通等一系列配套基礎設施等,烏克蘭目前顯然并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董一凡強調。在他看來,烏克蘭礦產金屬商業開采挑戰重重,不管是政治環境、投資環境,還是營商條件、基礎設施建設,都存在較大挑戰。
■或將重塑全球稀土供應格局
如果烏克蘭真對美國開放礦產資源開采權,可能引發什么情況?董一凡認為,從長遠來看,將會導致烏克蘭礦產資源融入西方主導的能源轉型金屬供應鏈體系之中,比如美國和烏克蘭乃至歐盟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供應鏈上下游關系等。
梁云鳳則認為,如果美國獲得烏克蘭稀土礦50%所有權,將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并可能在國際市場引發連鎖反應。一方面,美國將能夠更穩定地獲取稀土資源,從而增強其在全球稀土市場中的地位。其他稀土供應國可能會面臨更大競爭壓力,需要調整稀土出口策略以保持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這一決策將會加劇國際社會對稀土資源的爭奪。”梁云鳳表示,一些國家可能會通過外交手段、經濟援助等方式來爭取更多稀土資源。在國際市場上,投機者可能會借此機會進行投機,例如提前囤積稀土資源以獲取更高的利潤,或者因為對未來供應緊張的擔憂而拋售相關股票或期貨合約,從而引發市場波動。中國作為稀土大國,針對美國尋求獲取烏克蘭稀土等戰略礦產資源的舉措,可采取多維度對策,構建“技術+資源+合作”的多層次防御體系,同時推動國內產業升級,維護國家利益與稀土產業的戰略地位。
梁云鳳強調,我國在稀土產業鏈的完整性和技術水平上具有顯著優勢,包括第三代稀土提煉技術(提取率95%,遠超西方的30%)、高純度提純技術(達99%以上),以及完善的產業工人體系。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鞏固在分離、提純和深加工環節的不可替代性,即使美國獲取烏克蘭稀土礦,仍需依賴中國技術完成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