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新水泥、塔牌集團、海螺水泥、冀東水泥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24年年報。水泥人網結合年報與行業監測信息發現,在房地產投資同比下滑24%、基建增速勉強“保3%”的背景下,全行業營收平均跌幅達18.7%,凈利潤同比降幅擴大至41.2%,企業分化程度創歷史新高。
2024年水泥上市公司年報核心數據匯總
營業收及歸母凈利潤

數據來源:各大上市公司公告
應收票據賬款及資產負債率

數據來源:各大上市公司公告
凈利率及毛利率變化

數據來源:各大上市公司公告
頭部企業戰略分化,尾部企業加速出清
海螺水泥?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910.3億元,同比下滑35.51%,從財務數據透視行業困境,海螺水泥的營收從2023年的1410億元驟降至910.3億元,下跌499.7億元,相當于每天蒸發1.37億元;其歸母凈利潤76.96億元(同比-26.19%)。其業績下滑因核心市場長三角地區水泥均價暴跌23%至292元/噸,直接導致水泥業務收入減少278億元。但通過骨料業務收入增長18%至120億元(毛利率58.7%),以及東南亞海外產能釋放(噸毛利較國內高42元),部分對沖了主營頹勢。
2025年海螺水泥提出“三鏈協同”戰略,骨料產能提升至2.5億噸/年,目標收入突破180億元;新建5條智能化萬噸線,噸熟料煤耗目標降至92kg以下;擴大印尼三期項目投資,海外產能占比提升至18%。
中國建材?營收1813億元(同比-13.76%),凈利潤23.87億元(同比-38.2%)。其基礎建材板塊收入銳減277億元,主因華北、東北地區價格戰加劇,商混業務毛利率跌破10%。但研發投入逆勢增長7.2%至18.5億元,重點投向固廢協同處置與低碳技術研發。
2025年計劃中國建材將啟動“綠色重塑”工程,在長三角建設3個零碳示范工廠,碳排放強度下降15%;淘汰20%低效商混站點,整合區域資源;推動碳捕捉技術商業化應用,目標年封存CO?50萬噸。
華新水泥?營收342.2億元(+1.36%),凈利潤24.16億元(-12.52%),成為300億級企業中唯一營收正增長案例。其業績增長源于海外項目突破:非洲坦桑尼亞、烏茲別克斯坦項目貢獻凈利潤4.8億元,海外銷售均價412元/噸(較國內溢價26%)。但國內應收賬款激增25.17%至31.72億元,反映基建項目回款周期延長壓力。
2025年華新水泥啟動“海外倍增”行動:沙特NEOM未來城項目投產,目標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5%;新建2條危廢協同處置線,年處置能力突破300萬噸;開發低碳水泥新品種,碳足跡較傳統產品降低30%。
西部水泥?凈利潤逆勢增長48.64%至6.26億元。其核心策略包括:產品結構升級?:投資1.2億元改造3條特種水泥產線,油井水泥、核電水泥占比提升至35%;
區域市場控制?:陜甘寧市場占有率突破45%,區域內定價權使其在西北均價下跌15%背景下仍保持23%毛利率。
2025年西部水泥深化“特種+”戰略:投資4.6億元建設西北最大特種水泥基地;與中核集團簽訂十年期核電水泥供應協議;AI質量控制系統覆蓋率提升至100%,噸煤耗目標再降5%。
天山股份?由盈轉虧5.98億元。主因或為華北市場均價跌破280元/噸,觸發毛利率暴跌16.72%,疊加產能利用率僅58%(固定成本占比34%,高于行業均值10個百分點)。
2025年天山股份啟動“止血重生”計劃,關停3條2000t/d以下高成本產線;開發蒙古國邊境市場,目標外銷占比提升至20%;引入戰投優化資產結構。
毛利率跌破20%,三張報表揭示生存密碼
上述水泥企業平均毛利率從2023年的25.1%降至18.3%,跌破20%心理關口。對比可見:海螺水泥?通過長協煤占比提升至75%、優化燃料配比,噸煤成本控制在95元(行業平均118元),毛利率維持在21.31%;塔牌集團?依托光伏發電覆蓋全部粉磨站,年省電費超3000萬元,毛利率22.14%位居行業第二;寧夏建材?因區域價格失守,毛利率僅7.33%;?華潤建材科技?華東區域毛利率9.3%,較2023年腰斬。
海螺水泥?經營性現金流184.8億元,為凈利潤的2.4倍,貨幣資金儲備達428億元,可覆蓋3年資本開支;山水水泥?現金流凈流出3.2億元,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延長至127天,票據融資占比突破40%;全行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超20%的企業達9家,其中?青松建化?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重達38%,較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
海螺水泥?資產負債率同比上漲9%至21.31%,華新水泥?通過海外資產證券化,負債率下降2%至49.8%;冀東水泥?資產負債率突破50%紅線至50.67%,有息負債同比激增28%,短期償債壓力陡增。
海螺、華新、西部、塔牌四大轉型范式成型
全產業鏈對沖(海螺模式)骨料產能突破2億噸/年,目標2025年收入占比達20%;光伏裝機容量超400MW,噸熟料電耗目標降至45kWh;印尼南加海螺單廠貢獻利潤5.3億元,驗證海外閉環模式。
全球化破局(華新路徑)海外營收占比從12%提升至28%,非洲項目投資回報率超25%;中標沙特NEOM未來城項目,輸出智能工廠標準;協同處置危廢量突破200萬噸,政府補貼覆蓋30%運營成本。
特種化生存(西部樣本)定制化改造產線,切換產品時間縮短至15分鐘;陜甘寧銷售半徑內競爭對手從9家減至5家,錯峰生產協定穩定價格。
區域生態閉環(塔牌試驗)“水泥-混凝土-預制構件”一體化收入占比提升至37%;建成行業首個零碳示范園區,碳交易收入目標突破1億元;應收賬款周轉率4.2次(行業均值2.8次),資金效率領先。
2024年年報揭示的不僅是行業陣痛,更是重構游戲規則的契機。當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那些在骨料布局、全球化拓展、智能化改造等領域建立先發優勢的企業,正在定義新時代的生存法則。正如某頭部企業負責人在業績說明會上所言:“這場淘汰賽將重塑行業基因,活下來的企業必定具備更強的抗周期能力與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