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政策引導、科技創新驅動和市場需求持續拉動下,我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已從概念探索、試點示范階段邁入規模化推廣新階段。”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魯和友近日在中國礦業聯合會第四屆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論壇暨2025智能礦山發展大會上表示。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推動產業變革。對礦山行業而言,智能化轉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更是實現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將為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動能。如何更好地促進礦山智能化發展,魯和友認為應從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思考。
一是強化創新驅動,突破核心智能化技術。要聚焦智能勘探裝備、礦山智能化專用儀器儀表、高可靠工業控制系統等“卡脖子”領域,加快國產化替代步伐和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推動產學研用融合,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裝備技術體系。
二是聚焦場景應用,構建新型礦山管理體系。圍繞“勘探-設計-開采-選礦-充填-冶煉”全流程,融合5G+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打造“地質透明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數字化”的新型礦山體系。重點突破智能勘探、無人開采等技術,建立“感知-決策-執行”的智能閉環,實現生產全要素數字化、全流程可視化、全環節可控化,推動礦山向本質安全、高效集約、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三是創新協同機制,培育產業發展新生態。積極構建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圈,推動研發設計單位、礦山企業、裝備企業、高等院校等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在礦山資源豐富地區探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礦山產業集群,組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集群共生發展。
“智能礦山建設是技術、理念、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需要多方協同推進。”魯和友表示,通過持續創新與深化合作,智能礦山建設將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