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礦山綠色礦山建設面臨的六大環保問題及處理方法
露天礦山生產對地表環境擾動和破壞大,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監管綠色礦山建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一、露天礦山生產主要面臨以下六個環保問題:
(一)土地資源破壞
露天開采對土地資源的破壞主要集中在礦山工業廣場的建設、矸石堆放、開山修路、地面塌陷及礦山剝離等。
(二)誘發地質災害
地面及邊坡開挖影響山體、斜坡穩定,導致巖(土)體變形,誘發崩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礦山排放的廢石(渣)常堆積于山坡或溝谷,在暴雨誘發下極易發生泥石流。
(三)固體廢棄物污染
在礦石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固體廢棄物”主要有:尾礦、廢石、煤矸石和粉煤灰等。有的礦山隨意傾倒固體廢棄物,導致溝壑、河道淤塞,泄洪不暢,水患不斷。
(四)水環境系統破壞
露天礦山廢石、尾礦暴露在大氣中,其中的硫化物發生氧化使降水成為酸雨,加上選冶廢水的未達標排放,往往造成礦區附近的地表水體遭受污染,給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生態用水)帶來嚴重困難。另外,礦山內疏干排水改變了地下水自然流場及補、排條件,打破了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均衡轉化。
(五)大氣污染
礦山采礦過程涉及穿孔爆破及巖塊破碎、裝載和運輸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礦石破碎篩分和轉運時會使粉塵濃度大大增加,對這些生產過程的粉塵缺乏有效管控,必然會造成礦區大氣環境顆粒物超標,大氣污染。
(六)噪聲污染
礦山生產主要噪聲源為開采設備運行中產生的噪聲,平均可達100dB;爆破時產生的噪聲為瞬間高強度噪聲。礦石加工區域主要噪聲來源于破碎機、篩分機、帶式輸送機等設備運行中產生的噪聲。
二、露天礦山綠色礦山建設,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一)地質災害防護
礦山開采嚴格按照設計進行自上而下分臺階開采,及時清理邊坡危巖和浮石,修正過大的邊坡角,防止產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開采過程中應用實時監測技術,建立動態監測系統。臨時排土場堆積過程中,及時進行削坡壓腳處理,防止引發地質災害。
(二)固體廢棄物利用
露天礦山在開采過程中必然會產生采、運、排、棄等環節中的礦石或廢石。這些礦石或廢石如果長期露天堆放,會產生環境污染。對于礦石應遵循不斷提高回采率,綜合減少尾礦的原則,采用分塊選采技術,將采掘平盤寬度劃分為幾個塊段,塊段寬度滿足設備工作空間要求,設備在塊段內按照水平分層的方法逐幅逐層的開采,一塊段開采結束后再開采下一塊段。
對于廢石,應盡可能合理綜合利用,如將礦石加工產生的石屑、石粉收集起來,并分類堆存和銷售,進行綜合利用。石屑石粉可以用于脫硫吸收 劑、水泥廠原料等。一些廢石即使一時不能利用,也應采取措施,避免長期日曬雨淋而破壞環境。
(三)廢水處理
采用分類、分級處理方式實現廢水循環利用,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新水使用率,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專門的廢水處理系統,或將廢水接入當地市政、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管網。
(四)粉塵治理
對于粉塵的治理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采石場整體粉塵污染防治和塵源點粉塵防治。
采石場整體粉塵污染防治是通過布置開拓道路和溜井位置、優化開采程序,從整體設計方案上降低粉塵污染,可采用節能環保爆破技術,優化爆破技術參數,減少爆破起塵,定期灑水抑塵降塵。
塵源點粉塵防治是指根據不同塵源點的揚塵特點及揚塵量配套相應除塵系統,對粉塵進行治理。
(五)噪聲控制
在設備基礎安裝時應用先進技術進行防振減噪及隔聲;并加強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在爆破噪聲控制時,可采用、多段爆破,減少每一段的裝藥量,減少爆破噪聲對敏感點的影響。在破碎過程,車間應采用全封閉技術,使各類噪聲級較高設備均集中在封閉廠房內,并對職工操作室等設置隔音間。
(六)環保措施
礦山土建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優化施工方案。避開雨天與大風天氣施工,減少水土流失量;對容易誘發揚塵的堆場進行覆蓋;
施工廢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禁止亂排、亂扔;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場地和植被恢復;
合理進行施工布置,精心組織施工管理,減小和有效控制對施工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
制定嚴格的施工操作規范,建立施工期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嚴禁施工車輛隨意開辟施工便道。
- 實行動態管理,《山東省綠色礦山建設管理辦法》下月起施行...(2025-03-24)
-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新一批國家級綠色礦山遴選工作的通知...(2025-03-24)
- 砂石骨料銷量“腰斬”,漲價無望!企業如何熬過 “至暗時刻”?...(2025-03-24)
- 新增產能880萬噸/年!華新水泥完成巴西恩布骨料公司收購...(2025-03-24)
- 廢棄固廢 “變身” 生態磚,棗莊山亭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徑...(2025-03-21)
- 棗莊去年新建成省級綠色礦山7家 今年建成率將達到90%以上...(2025-03-19)
- 便于砂石骨料出料!府谷融茂取得環保型砂石骨料倉專利...(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