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第三次行業信息發布會如期而至。與以往一樣,在昨日的發布會上,業界再次聽到了中鋼協對我國鋼鐵行業的“愛之深、恨之切”,聽到了“仍在進行中”的鐵礦石談判。
礦石漲價 鋼價走低
鋼企盈利:形勢嚴峻
“現在形勢嚴峻。”昨日,中鋼協副會長羅冰生開門見山,中國鋼企面臨著成本上升、價格下降的雙重壓力。中鋼協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每噸111.5美元,同比上漲46.42%,其中6月的礦價更是高達139.85美元,同比猛漲105.27%。可與此同時,自今年4月中旬開始,我國鋼價就出現了連續3個月之久的陰跌狀態,直到最近才有所反轉,但仍在相對低位震蕩。
從盈利狀況看,上半年77家大中型鋼企仍實現盈利507.18億元,同比增長21.22%,但6月環比下降37.77%。
不過,中鋼協同時指出,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只有3.47%,鋼企仍處于低效益狀態。而此前,已經有分析人士預計,我國鋼企可能在三季度出現全行業虧損。目前,根據媒體報道,大型鋼企武鋼、沙鋼、唐鋼等都加入了限產行列。
對于這種狀況,羅冰生卻樂觀指出,目前鋼價下跌及生產成本上升將有利于限制鋼鐵生產總量高增長,“如果三季度總量降不下來,去庫存化效果不明顯,那么,嚴峻的形勢可能延續至今年四季度”。
退稅調整 供大于求
鋼材出口:或將回落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全球市場鋼材需求回暖,我國鋼材出口形勢喜人。根據中鋼協的統計,上半年中國出口鋼材2358萬噸、鋼坯11.61萬噸,折合粗鋼出口2520萬噸,同比增加1525萬噸,增長高達153%。
“但從發展趨勢看,下半年出口總量將有所回落。”羅冰生不無擔憂。首先,7月15日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抑制了部分低附加值產品;其次,目前國際鋼材市場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價格也由升轉降,這也將抑制我國出口的增長。
羅冰生還特別指出,從上半年的出口形勢看,我國出口鋼材呈“量增價跌”的局面,高附加值的管材出口受反傾銷和反補貼影響大幅下降,低附加值鋼材普通熱軋薄板卷、普通型材等產品的出口卻大幅度增加,“這對鋼鐵行業結構調整是不利的”。
日韓低頭 中國掙扎
礦價談判:仍在進行
像以往每次行業信息發布會一樣,鐵礦石談判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當然,答案也是基本一致:鐵礦石談判仍在進行。
“目前,進口鐵礦石談判仍處于膠著博弈狀態。三大礦商沒有一家宣布談判終止,所有鋼鐵企業與礦山的談判也在繼續進行。”羅冰生昨日說,供需雙方在鐵礦石價格上的分歧“始終沒有達成一致”,日本鋼鐵企業達成的也是“臨時合同”。據悉,在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中,又是日本率先與淡水河谷達成季度定價協議,且市場傳聞,日方和韓方已接受了礦商們每噸147美元左右的第三季度鐵礦石定價協議。
羅冰生同時介紹,鋼鐵企業其實普遍反對礦商單方面推行價格指數的定價模式,“這加劇了市場震蕩,破壞了上下游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且,國際鐵礦石價格有大量人為炒作的因素。”
據介紹,目前,中鋼協在鐵礦石方面正在推行三項工作:進口企業資質進行了調整、推行進口鐵礦石代理制和對進口鐵礦石的流向進行調查。對此,羅冰生表示,中鋼協正在進一步調整和修改進口鐵礦石企業的資質標準,“調整后的標準將更加嚴格,獲得資質的企業數量將有所下降”。此外,中鋼協和五礦商會已成立審查辦公室,將對每一單進口鐵礦石的流向進行審查,杜絕進口鐵礦石流入落后產能企業。
此外,中鋼協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增量大幅下降,而中國國產鐵礦石同比增長28.1%。這似乎表明了我國對外來鐵礦石的依賴度有一定的下降趨勢。羅冰生則認為,中國對鐵礦石需求的削減將對全球鐵礦石供求關系產生重大影響,“全球鐵礦石供不應求態勢已經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