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全國大型現代化選煤廠建設現場會在寧夏銀川市舉行。這是近10年來煤炭行業召開的第一次洗選加工專業會議。大會宣讀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印發的《關于推進大型現代化選煤廠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介紹了《煤炭工業選煤“十二五”規劃》編制情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會上講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齊同生致辭。會議對獲得2009-2010年度優質高效選煤廠、質量標準化選煤廠和廠長進行了命名表彰。
據介紹,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僅有10余座選煤廠,入洗能力只有1360萬噸/年,入洗量僅幾百萬噸,焦精煤產量只有67萬噸/年,選煤方法也只有跳汰和溜槽。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大型選煤廠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選煤廠設計、選煤工藝、設備制造、自動控制、經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十一五”期間,隨著一大批大型現代化選煤廠建成投入運營,原煤入選能力大幅增加,選煤技術和設備制造能力顯著增強。
隨著國家和行業有關煤炭洗選加工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大型選煤廠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實現了選煤工藝流程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并達到了“優質、低耗、高效”的目標。在選煤廠設計中,大型選煤廠開始普遍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針對不同煤質、規模和選煤工藝進行個性化設計,提高了選煤生產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十一五”期間,全國選煤廠原煤入洗能力由2005年的8.4億噸增加到2010年的17.6億噸;全國選煤廠數量由2005年的1000座增加到1800座,增長80%;大型煤炭企業單場平均入選能力達到260萬噸/年。
不過,我國煤炭洗選加工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與瓶頸。首先是入選率低。據統計,目前全國動力煤入選率只有35%左右,還有大量的原煤銷售、輸和直接燃燒利用;其二,發展不平衡。目前,我國既有技術裝備世界一流的大型現代化選煤廠,也還有許多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的選煤廠。全國1800多座選煤廠中,達到優質高效選煤廠標準的還不到100座。其三,選煤設備國產化水平低,大型裝備可靠性較差、使用壽命短、自動化程度和故障自診斷技術水平較低,部分關鍵部件還依賴進口;其四,質量標準化工作還有待推進,現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較為突出。隨著我國煤炭開發的規模不斷擴大,高灰煤、高硫煤、低價煤特別是褐煤資源開發比重增加,迫切需要分選、提質加工,但相關技術和裝備發展較慢,還不能滿足需要。
王顯政提出:煤炭行業要明確思路,以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樹立煤炭綠色開發、建設生態礦山的理念,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為依托,運用先進的設計思想、推廣應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選煤工藝,促進煤炭洗選加工集約化生產,向社會提供清潔優質、適銷對路的煤炭產品,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