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又有“大動作”:10月17日,省地礦局、滎陽市人民政府與河南省民營經濟維權發展促進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超過82億元,共同打造稀有金屬加工基地和萬山地質文化產業園。有關專家稱,此舉標志著河南省地質礦產資源開發進入新階段。
為新興產業提供能源支撐
由于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一性,河南省鈮、鉭、鋰等稀有礦產資源缺乏正在成為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
稀有金屬加工基地項目,利用河南省在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獲得的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形成戰略儲備、加工產能,為河南再添優勢礦產資源,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稀有金屬加工基地。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以上,5年建成2000噸稀有金屬精選廠、2000噸稀有金屬冶煉廠,最終形成稀有金屬工業園,為河南省發展新興產業提供資源支撐。
普及地質科技文化
幾億年前的森林如何成為煤炭?恐龍滅亡前是怎樣的奇特景象?300萬年前黃河象生活的環境到底如何?這一切都將在萬山地質文化產業園為游客一一呈現。
總投資32億元的萬山地質文化產業園,面積12平方公里,集地質景觀開發、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地熱開發、地下水資源開發、觀賞石市場建設為一體。
河南省民營經濟維權發展促進會副會長王鑫說,該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源、資金投入到園區,開啟了河南省民營資本進軍地礦資源開發的先河,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功能最全、最具特色的地質文化產業園。
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地質環境保障
“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快速推進,資源與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建設稀有金屬加工基地和地質文化產業園,是促進中原經濟建設的有益之舉。”省地礦局黨委書記張錦同表示。
僅以萬山地質文化產業園為例,建成后預計年收入可達12億元,同時將拉動周邊相關產業綜合投資50億元,為當地群眾帶來新的就業和致富機會。
此前,省地礦系統先后完成王屋山—黛眉山等3個世界地質公園、洛寧神靈寨等11個國家地質公園和桐柏山等20個省級地質公園的規劃與建設,地質旅游資源開發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打造了地質文化產業品牌。
“下一步,省地礦局將以突破資源和環境瓶頸為重點,以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市場主體能力建設為重大舉措,全面實施中原經濟區建設地質環境保障工程。”省地礦局局長唐全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