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的地質調查項目質量檢查組在湖南檢查花垣—鳳凰鉛鋅礦整裝勘查區內礦產遠景調查和區域地質調查項目。據了解,該整裝勘查區礦產遠景調查取得重大突破,預計可提交鉛鋅金屬資源量1000萬噸以上,有望成為世界級鉛鋅礦基地。
花垣—鳳凰鉛鋅礦整裝勘查區位于湘西州境內,是全國首批47個整裝勘查區之一。中國地調局從2001年起陸續在該地區布置礦產遠景調查等工作,取得很多成果,在大腦坡、獅子山、白巖和茶田礦區均發現大批資源量。特別是今年在茶洞—花垣—張家界區域性大斷裂北西側發現5層沉積改造型鉛鋅礦體,總厚度近30米,突破了鉛鋅礦體不過大斷裂北西側的傳統認識,為該地區尋找新的鉛鋅資源基地指明了方向。整裝勘查區內的礦產遠景調查項目預期新發現礦產地2~3處,提交鉛鋅金屬資源量1000萬噸以上。
本次檢查的兩個礦產遠景調查項目和區域地質調查項目由湖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湖南省地勘局405地質隊參與。檢查組前往礦產遠景調查項目巖心庫查看巖心,按照規范規程和設計要求認真核實對比;進入礦硐檢查刻槽取樣的布置位置、刻槽規格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采用對比圖紙、GPS現場定位等方式實地檢查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實測剖面和路線質量。在仔細查看項目資料并討論后,檢查組認為,各個項目的三級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良好,已完成的各項工作均經過了自檢、互檢和抽撿,各級檢查記錄齊全,責任人根據檢查意見進行了修改、完善;工作進度基本達到設計要求,施工質量基本符合規范要求,并取得了良好成果,分別評為優秀或良好級。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在檢查時指出,質量是地質調查工作的生命線,直接決定著地質調查成果服務找礦和社會公眾的水平。今年,中國地調局在以往質量監督檢查的基礎上,進行了“地毯式”檢查,并將持續加大檢查力度。同時,中國地調局將按照地質找礦新機制的要求,繼續加大湖南花垣—鳳凰鉛鋅礦整裝勘查區內公益性地質工作力度,精心謀劃、科學部署,爭取實現新的重大找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