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秘書長楊家聲表示:“我個人認為,國內礦山的建設周期很長,不能說限制就限制,對國內礦山的建設不能因眼前的價格變化而動搖”。
近期鐵礦石市場供求形勢出現了變化,價格出現了波動,有聲音認為全球鐵礦石供給將大于實際需求,因此提出要限制國內礦山的發展。
數據顯示,在今年10月份,我國63.5品位印度礦粉外盤價格從10月初的180-182美元/噸跌至127-130美元/噸左右,PB粉則由10月初的175-177美元/噸降至116美元/噸。
楊家聲表示,面對近期鐵礦石價格處于下行通道的現狀,國內鋼鐵業應該吸取2008-2009年大量國內小型礦山曾被進口鐵礦石擠壓而停產的歷史教訓。“當初業內普遍想把礦山甩掉,但甩掉國內礦山以后,鋼鐵行業馬上就吃了進口礦價格大漲的&LSquo;苦頭’”。
楊家聲表示,建立中國鐵礦資源戰略保障體系,“加大國內鐵礦石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和“境外鐵礦石開發”是關鍵。其中,“加大國內鐵礦石資源的勘查開發力度,增加國內鐵礦石供給能力”的決心和目標不能因短期的市場價格變化而動搖,否則,中國鋼鐵行業將再次付出沉重的代價。
據其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累計生產鐵礦石(原礦)40.6億噸,是“十五”期間的1.85倍。而今年前10個月,我國國內原礦產量累計為10億7848萬噸,同比增加26.4%;同期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5.58億噸。
國產礦對鋼鐵工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楊家聲認為,我國鋼鐵業應堅持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方針,立足國內,保障鐵礦資源需求。
楊家聲還建議,通過增加資源和礦產地儲備,擴大國內鐵礦企業生產規模等方式,以增加國內鐵礦石供給能力,實現“到2015年全國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15億噸,保證40%鐵礦資源自給率”的《“十二五”冶金礦山行業發展規劃》目標。
據介紹,《“十二五”冶金礦山行業發展規劃》還提出,建立海外資源開發基金,加快國外資源基地建設,到2015年,力爭可控制的海外權益礦規模達到國內年進口礦總量的40%。
據了解,自1985年起,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逐年增大,鋼鐵工業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持續在高位,有數據顯示,我國2009年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72%。
但楊家聲對此表示,我國鋼鐵行業的外礦依存度實際上沒有業內人士預期中這么高,2009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和對外依存度確實比較高,但當時是個特殊情況。因為2008年的時候礦價過高,鋼廠要用低價資源攤平成本,另外,當時進口礦價確實相對較低,國內鋼企有購買進口礦的意愿。
楊家聲繼續說,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的數據測算,沒有做含鐵量的科學折算,也沒考慮港口庫存和鋼企的庫存,“今年的外礦依存度會超過50%,但是遠沒有業內人士預期中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