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信重工自主研制并總承包的河南省首條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示范工程成功投產。這是繼水泥余熱發電之后,中信重工在水泥行業節能環保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也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置技術工藝的革命性突破。
當天上午,河南省發改委、環保廳、住建廳、工信廳聯合,在中信重工隆重舉行了河南省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技術推廣會。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出席會議。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曾學敏代表專家組發布評審意見。她說,中信重工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綜合利用水泥窯高溫、堿性環境、停留時間長的技術特點,集成應用多功能齒輥式垃圾破碎機、L型垃圾焚燒爐等關鍵裝備,開發出包括垃圾存儲、破碎、協同處置等工藝系統,為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技術途徑,對我國混合生活垃圾的處置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具備產業化的技術條件。
會上中信重工與河南投資集團簽署了六條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工程總包合同。
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在講話中指出,中信重工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工程的成功投產,標志著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邁出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堅實一步,是我省在發展循環經濟、環保產業的一件大事,是重大創新,也是省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力推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對不以犧牲糧食和農業、生態和環境為代價,實現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對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中信重工董事長、黨委書記任沁新表示,今天成功投產的示范工程,是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動和支持下,多方共同努力、協同作戰的結果。我們的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技術,體現了中信重工的技術發展路線,體現了中信重工的系統創新,體現了我們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斷致力于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致力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河南投資集團總經理朱連昌說,河南投資集團將進一步加強與中信重工的合作,以省內首條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線成功投產為契機,繼續加大投資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河南節能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胡五岳,省發改委、環保廳、住建廳、工信廳、財政廳及省建材工業協會領導,洛陽市市長李柳身,市委常委、副市長宋殿宇和來自15個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發改委、環保局、城建局、工信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以及省內部分水泥企業代表等180余人參加了會議。
與會領導和代表實地考察了洛陽黃河同力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示范工程運行情況。并在中信重工科技大樓國際會議廳,觀看了“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技術電視專題片,聽取中信重工技術成果介紹。
據了解,中信重工的利用水泥生產系統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實現了垃圾臭氣、滲濾液消納,焚燒產物灰渣處理,工藝取熱焚燒系統和水泥生產系統調節優化,系統集散控制等四大技術創新,以及垃圾破碎機、焚燒爐兩大核心設備開發創新。示范工程于2011年3月6日開工,今年3月23日進入熱負荷聯動試車,日處理垃圾量500噸,項目設計年處理生活垃圾16.5萬噸。與建設一條日處理500 噸的垃圾焚燒廠相比,每天可以節約用煤量48 噸,為水泥廠節約礦石65噸。像洛陽這樣的城市,兩條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就基本上可以把全部生活垃圾處置并充分利用。
人民日報、新華社、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工業報、中國建材報、中國水泥網、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洛陽日報、洛陽電視臺、洛陽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進行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