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煤炭專題”會議在京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會同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以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等部門,并邀請神華、中煤、華電、華能、山東能源、山西晉城、潞安、同煤、陽泉、河南能化、內蒙古伊泰、開灤、淮南、皖北、陜西能源、鐵法煤業等20多家煤炭巨頭參加。會議決定,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與符合先進產能條件的74家大型煤炭企業簽訂自愿承擔穩定市場調節總量任務的相關協議,旨在針對近期煤炭價格飆升研究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制定預案與對策。
然而,釋放先進產能真能抑制煤價嗎?
“有形的手”牽手“無形的手”
據悉,該協議規定,符合先進產能標準的74家大型現代化煤礦將自愿承擔穩定煤炭市場調節供應總量的任務,在市場供應偏緊時按要求增加產量,在市場供求寬松時按要求減少產量。而且,這74家大型煤炭企業要在確保安全生產的情況下,按通知的要求調整煤炭產量,在接到預案終止的通知后,立即停止產能釋放。這意味著部分先進產能將被獲準適當釋放,但調整后的年度產量仍不能突破276個工作日核定的產能。也就是說,此預案對先進產能“有條件開閘放水”,但前提還是總量控制,須根據季節和時段,“需要增加時增加,需要減少時減少;需要還是不需要以及何時需要”,均要由環渤海指數(下稱環指)決定。顯而易見,主管部門要用宏觀調控這只“有形的手”配合市場調節那只“無形的手”。
關于環指,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3月以來,環指一路上揚。據9月7日最新發布的環指顯示,此一周期環指平均為515元/噸,比上一周期上漲21元,幅度再次拉大。眾所周知,環指是煤炭運銷的風向標,它的強勁飆升值得關注和警惕,這也正是導致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采取適當預案措施的重要原因。
去產能效果開始顯現
自2012年下半年始,由于煤炭產能和產量嚴重供過于求,煤炭價位進入下降通道,煤炭市場低迷,造成煤炭行業大面積虧損,經營形勢舉步維艱,員工大量下崗分流。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國家有關部門多次召開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對策。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將會有效化解。然而,煤炭去產能進展并不理想。數據顯示,上半年煤炭去產能僅完成全年目標的29%;1-7月也僅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8%。而由于去產能是剛性指標,國家有關部門當即派出10路督察組分赴全國各地,并設定了去產能時間表,完不成任務是要問責的。
果不其然,這一招效果立現。就在9月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魯俊嶺透露,截至8月底,全國煤炭去產能任務完成了今年全年的60%,累計退出產能1.5億噸,前8個月煤炭產量同比下降將近10%。根據要求,今年煤炭2.5億噸的目標任務必須在11月底前完成,即在未來兩個多月時間內完成剩余40%,也就是1億噸的產能,這對煤炭企業來說壓力不可謂不大。隨著大量產能在短時間的被壓減,再加上冬儲煤季節的步步逼近,煤炭價位的上漲態勢將不可阻擋。
煤價或將進入上漲周期
熟悉煤炭市場的人士大抵都知道,自從1998年撤銷煤炭工業部、國有大型煤炭企業下放各地以來,煤炭行業計劃經濟色彩越來越淡,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而煤炭價格主要由市場即供求關系決定。彼時,煤炭行業也是嚴重供過于求,再加上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嚴重影響,我國煤炭行業陷入自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低迷。自2002年開始煤炭價位開始恢復性增長,直到2012年開始回落,俗稱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在這10年內,由于煤炭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煤炭產量、產能也一路飆升,給資源和環境造成巨大壓力,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勢在必行。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深水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由于煤炭產能產量嚴重供大于求,再加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持續調整和不斷優化,煤炭行業整體陷入低迷,虧損面達到創紀錄的90%以上。企業困難重重,職工收入銳減,下崗分流壓力巨大。
煤炭行業是基礎產業,煤炭能源是主要能源。黨中央、國務院對煤炭行業的困難高度關注,連續推出一系列強而有力的舉措,嚴禁超能力生產,淘汰僵尸企業,壓減落后產能,深度結構調整,實行276個工作日,對去產能實行獎補,等等。盡管困難前所未有,然而決心也前所未有。經過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對煤炭行業實行刮骨療毒,未來是效果凸顯的時候了。
毋庸置疑,本次專題會議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大方向不動搖,去產能的信心、決心不動搖的大前提下進行的,主管部門一再強調不能因為目前的價格上漲而遲滯去產能步伐。因此,預案的推出對于市場的心理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但由于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普遍是買漲不買跌,打個比方就像樓市價格上漲政府出臺限購措施,而限購卻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購買者的恐慌心理,物以稀為貴,導致房價被一再拉高;煤炭市場亦然。另外,隨著冬儲煤季節馬上來臨,預料到今年年底乃至明年春節前煤價大幅攀升的可能性將再次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