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所產生的渣土、棄土、棄料、淤泥及其他廢棄物。
【分類】建筑垃圾可分為工程渣土、裝修垃圾、拆遷垃圾、工程泥漿等;按組成成分分類,建筑垃圾中可分為渣土、混凝土塊、碎石塊、磚瓦碎塊、廢砂漿、泥漿、瀝青塊、廢塑料、廢金屬、廢竹木等。
2國家對建筑垃圾處置的給予的支持
垃圾處理"問題進入中共高層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及"垃圾處理",他說: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在2016年12月2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建筑垃圾資源化"進入國家"五年規劃",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
而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則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城市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和廢舊紡織品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系統,規范發展再制造。
在第四十三章"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中提出"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
2016年12月13日,為促進綠色發展,引導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暫行)(征求意見稿)、《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個規范條件確立了進入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的資質,設立了入行的"門檻",要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的資源化利用率應達到95%以上。
2016年3月8日,全國政協新聞出版界的部分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與人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提案,核心內容是建議"加快推進建筑垃圾100%資源化產業發展"。提案以"深圳滑坡事故"為起因,對建筑垃圾不合理的處置方式給人們帶來的諸多危害,進行了闡述,建議以"資源化"技術改變建筑垃圾傳統處置方式,轉變多部門無序管理現狀,加強統籌管理。通過媒體促進、政府引導、多方協作、社會監督的機制,實現建筑垃圾100%資源化處置技術在全國普及,同時建立相應的垃圾處置行業的規范機制和制度。此提案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帶入公眾的視野范圍內,以便能夠提升公眾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意識,呼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建筑垃圾資源化。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在"推動新型城市建設"中提出"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方針,提升規劃水平,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促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園林廢棄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建設循環型城市。
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從十方面入手,就今后一段時期全面開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作出具體部署和要求。
"土十條"中特別強調了要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置,同時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發揮建筑垃圾資源化在減少生活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在"加快轉型"中,提出"提升水泥制品。加快發展專用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摻合料、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制品和部件化制品。積極利用尾礦廢石、建筑垃圾等固廢替代自然資源,發展機制砂石、混凝土摻合料、砌塊墻材、低碳水泥等產品。"
工信部《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在"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持續推動循環發展"中提出:"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鏈接共生和協同利用,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探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發揮各地優勢,推動區域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實施京津冀地區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建立若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跨省界協同發展示范區。加快推動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及產業規范發展。
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在"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示范應用"中,專門設有專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升級",提出"再生資源產業專項。重點開展廢舊材料、廢舊機電產品等資源化利用,實施廢鋼加工配送系統,廢有色金屬、稀貴金屬清潔分質高值化利用,廢塑料自動分選及高值利用,廢舊瓶片制高檔纖維,廢油除雜重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整體拆解與多組分資源化利用,報廢汽車、船舶、工業設備綠色智能精細拆解與高效分選回收,建筑垃圾生產再生骨料等技術改造升級。到2020年,主要再生資源利用率達到75%。"
工信部發布《建材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
《規劃》提出"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在水泥、混凝土、墻體材料和機制砂石等產品中提高消納產業廢棄物能力,逐步增加可消納固廢的品種。基于建筑廢棄物生產綠色建材。"
國家發展改革委《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
2016年8月,《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公布。提出"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發布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開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省建設工作。
《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在"建材節能環保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中提出"進一步提升并推廣多通道分室燃燒器及全氧燃燒、富氧燃燒技術裝備并實現產業化。重點開發與推廣處置城市垃圾、建筑垃圾、污泥,有毒、有害物體的技術裝備并實現產業化。"
住建部印發《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
在"加強城市垃圾綜合治理"中提出,"對現有建筑垃圾處理設施開展摸底和安全隱患排查,建立檔案,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市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體系。"
環保部、住建部聯合印發《全國城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5~2020)》
《規劃》"加強城市固體廢物處理利用和環境風險防控"指出,"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收運系統,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加快推進建筑垃圾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3.各地對建筑垃圾處置的給予的政策
北京市:"十三五"末將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上海市:《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貴州省:明確從源頭到運輸全鏈管理建筑垃圾
陜西省: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納入法治化軌道
安徽省:五部門聯手規范建筑垃圾管理
廣州市:對建筑廢棄物處置補貼資金
成都市:正著手積極設計建筑垃圾最新的管理平臺
深圳市:建筑廢棄物分類排放明年年底前制定收費標準
青島市: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列為重點投資領域
4.2017年 地方兩會上代表們說
2017年初,各地方兩會還在繼續,關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的討論也在不斷升溫,新觀點、新建議仍不斷涌現。
上海市人大代表顧立軍:斬斷建筑垃圾灰色利益鏈
顧立軍指出:據統計,上海市產生的建筑垃圾一年是一億噸左右,意味著每天有一座金茂大廈可以堆起來還不止,隨著上海建設的不斷推進,建筑垃圾漸成圍城之勢,近期各類媒體對建筑垃圾跨區域違規處置的系列報道折射出建筑垃圾正成為困擾人民生活,阻礙城市安全綠色發展的重要問題。顧立軍建議,要從源頭破解建筑垃圾圍城之困,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建筑垃圾綜合治理的領導協調機構,注重社會、政府、市場聯動,對違法違規的進行嚴管嚴懲的高壓措施,對市場失序的環節,加強政府監管,提高違法成本。不光對處治運輸的違法企業重新處罰,特別是對垃圾產生的單位實行處罰,違規的需要追責,確保管理和執行要責任到位。
人大代表范意萍:完善準入機制吸引社會力量處理建筑垃圾
上海市人大代表范意萍建議,明確建筑垃圾處置的標準、路徑及規范,并盡快完善準入機制,吸引社會力量進入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市場。范意萍建認為,應該從市級層面統籌規劃處置出路和市場規則,包括工程渣土卸點用地規劃、消納場所的標高等,為郊區自行處理建筑垃圾設立統一的"標桿",除此之外,要充分考慮近郊城市化進程加快、建筑垃圾量走高的客觀因素,為近郊建筑垃圾提供托底消納保障。
政協委員許劍民:建立有效補償機制緩解城市垃圾壓力
許劍民說,據統計,上海2015年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790萬噸、建筑垃圾近1億噸。若繼續置若罔聞,上海將被垃圾所圍困。要提高垃圾處理效能,許劍民建議,政府要統籌,各部門多管齊下,保障垃圾分類效果。許劍民說,垃圾分類減量涉及生產--消費--使用全流程,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各部門單打獨斗,缺乏協作。因此建議更高層次部門統籌協調,落實《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規定,注重末端處理的同時,提高垃圾源頭減量工作,確保分類成效。
人大代表歐海燕:加快城市垃圾消納處置儲備場地建設
上海市人大代表歐海燕在上海市兩會上建議應盡快開展上海城市垃圾消納處置儲備場地建設。政府部門應想方設法增強和完善垃圾處置能力,讓垃圾產生量與處置量相匹配;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垃圾處理的效率;政府主導研究生活垃圾循環再利用,將它們轉化為能源基地;建筑渣土作為灘涂圈圍工程吹填土充分利用;設立相關懲罰制度,嚴格罰款打擊亂扔垃圾和非法傾倒行為,以治理垃圾異地傾倒問題。
天津市人大代表謝長杰: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在天津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謝長杰向大會遞交建議,希望加快推進建筑垃圾全面資源化利用,實現無害化處理和循環使用。她建議,首先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扶持,加大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力度,通過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探索出一條政府少投資、企業有效益、建筑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新路。借鑒國內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成功經驗,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實現資源化目標。第二,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研究開發,變低級填埋為綜合利用,實現由傳統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環模式的轉變。最后,鼓勵和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發展,給予貸款、稅收、補貼方面優惠,變政府直接投資為政策鼓勵,實現良性循環。
福建省福州市
1月14日,福建省福州市人大代表陳展弘等10人提交了關于制定出臺《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的議案,建議完善建筑垃圾管理規范,推進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使市容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生活環境更加美好。隨著福州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在城市承載功能和"外貌"不斷變靚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比如建筑垃圾。
代表提交的《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生活垃圾以及危險廢物與建筑垃圾混合處置。居民個人住宅裝飾裝修廢棄物,應當袋裝收集、定時定點投放、集中清運。
在建筑垃圾運輸和交通安全管理方面,議案提出政府應當組織建立建筑垃圾運輸全程監控系統,將施工單位處置建筑垃圾情況納入建筑業企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進行管理,建立健全建筑垃圾運輸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對運輸企業和運輸車輛實施市場退出機制。
在“垃圾圍城”亟待解決,但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艱難前行的今天,如何突破其發展瓶頸,是政府、企業甚至普通民眾應一道思考的問題。相信在政府的引導下,在優秀企業的示范下,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將得到大幅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明天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