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提出:節約集約地有序開發建筑用砂石等保障性礦產資源。到2020年,礦山數量控制在3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左右。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勘查,將“綠色、協調”理念貫穿其中,盡可能減少地質勘查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雄安一周年之際,“海南自貿港”橫空出世!這一年,國家大動作不斷,從雄安新區、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再到現在的海南自貿港,大家一致認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浪潮正席卷而來。這必將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一定要擼起袖子,迎接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對于礦業來說,順勢而為,改革創新,為國家的基礎建設助一臂之力,這也是時代賦予的命題。那么,海南的砂石礦業將如何發展?
此前,海南島年需求建筑用砂達1.4億方,因需求大漲,供給不足,建筑用砂價格曾一度飆升至150元/方。2017年8月,因砂石骨料短缺,砂石料價格已經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上漲了60元/噸,水泥當天上漲了30元/噸。
海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提出:節約集約地有序開發建筑用砂石等保障性礦產資源。到2020年,礦山數量控制在3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左右。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勘查,將“綠色、協調”理念貫穿其中,盡可能減少地質勘查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018年4月9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粵港澳大灣區”分論壇上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很快就要出臺。就在此期間,即將邁入大灣區建設的廣東9市地區目前正經歷建筑用砂價格暴漲的局面,部分地區出現連續4輪上漲。
萬億級基建投資在路上
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規劃對礦石、砂石的需求倍增。未來,廣東、香港、澳門、海南以及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廣西將形成我國南端砂石需求大區,對于整個基建領域來說,仍充滿巨大的前景商機,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發展對礦產資源產生巨大的潛在需求,需要大宗緊缺礦產資源作為“糧食”。
4月14日,發布《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對海南的其中兩個戰略定位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意見》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質改革,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圍繞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意見》提出3條措施:完善生態文明體系;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
在《指導意見》中,海南的生態環境保護被提到了關鍵位置。從自然環境和資源稟賦上講,海南擁有全國最大的海域和最好的生態環境。亮點之一就是體現其生態價值,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少吃祖宗的老本,不砸子孫的飯碗,呵護好海南的綠水青山,呵護好海南百姓的金山銀山。
如何加強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海南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曾給出答案,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即“必須以最嚴謹的規劃、最嚴格的措施、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海南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努力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從海南已經實施的“多規合一”、“房地產最嚴限售”的政策來看,這些都是海南實施嚴格生態保護制度的前奏,堅持綠色發展,推廣新能源汽車綠色出行,限制低端制造業和限燃油汽車等具體措施將會實施。
旅游示范區對環境的保護要求更高
海南最核心優勢就是生態環境,2017年,海南森林覆蓋率穩定在86.44%,空氣優良天數達99.7%,海口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連續8年排名第一。未來五年,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基本建成,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生態島、健康島、長壽島……
2017年的環保督查指出,海南與國家要求,與生態省、國際旅游島定位和人民群眾期盼相比仍有差距。在提高旅游島定位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改進。在《意見》中也提出,海南將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和低端制造業發展,推動現有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轉變,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海南《意見》出臺,由于環保、供給等方面的管理限制,辦證難、采礦難,原材料行業也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問題。相鄰省份廣東、廣西的礦業行業抓住進入市場的最好時機,當然,無論何地,環保、生態政策都相當嚴厲,因此,機遇與危機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