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5日,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開展了“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貴州六盤水”活動,這是院士行首次走進城市,旨在探索建設新時代綠色循環城市的新路徑。
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會長史京璽介紹,“綠色礦山院士行”深入基層,探討綠色礦山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為國家主管部門提供綠色礦山建設動態信息,反映礦山企業的訴求和建議,為企業排憂解難,發揮紐帶橋梁作用,宣傳落實六部委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的實施意見,宣傳推進自然資源部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實施,助推綠色礦山建設工作。
六盤水市副市長李恒超在致辭中表示,六盤水素有“江南煤都”之稱,是上世紀60年代建設起來的以煤炭工業為基礎的工業城市。在國家產業布局中,六盤水是成長型的資源型城市,是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資源基地和最大的主焦煤基地,是我國南方區域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支撐。貴州省第一個百萬噸級煤礦、貴州省規模最大的鋼鐵廠和我國西南地區第一座火電廠均誕生于此。目前,煤炭、鋼鐵、電力、建材四大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31.2%。在工業化進程中,六盤水市經歷過因粗放發展、破壞環境造成的生態危機,以煤礦矸石山為重點的礦山礦渣、灰渣壩、尾礦庫等環境問題較為突出。面對巨大的環境壓力,按照中央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六盤水市堅持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采取堅決措施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問題。截至2017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6.94%,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4%,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在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打造綠色循環城市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李恒超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快完善綠色礦山規劃體系、綠色礦山標準體系和智慧礦山+綠色礦山平臺體系,加快構建綠色礦山建設長效機制,推動礦業領域生態建設和轉型發展取得更大成效。進一步加強同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走出一條資源安全與生態保護相統籌、礦山建設與綠水青山相協同、企業發展與人民意愿相一致的綠色礦業發展新路子,讓六盤水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爽。
中國工程院院士裴榮富、蔡美峰,世界生產率科學院院士孫成分別作了《絲路礦業開發和綠色礦山》《中國礦業綠色發展與綠色開采技術》《綠色礦業建設與有機農業發展》主旨演講,自然資源部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項目組組長郝美英交流分享了綠色礦業示范區工作進展,并解讀了綠色礦山標準。其他嘉賓從礦業形勢、礦山生態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分別作了演講。
李恒超代表六盤水市政府分別與中國航天建設集團、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水城縣政府、貴州華瑞鼎興能源有限公司與北京天地聚能采礦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高瓦斯煤礦防治及大傾角煤礦開采工藝研究與成套設備研制合作協議。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瓦斯治理、大傾角煤層機械化開采技術及尾礦庫地質災害治理攻關課題組”成立儀式,并頒發了專家證書。這是貴州華瑞鼎興能源有限公司針對我國西南煤礦普遍存在的高瓦斯大傾角的開采難題,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天地聚能采礦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開展技術攻關。新技術的落地,將徹底改變我國以往瓦斯治理的方式,實現機械化開采,提高煤炭產能,降低綜合投入,為高瓦斯大傾角煤層開采打下良好基礎。
當呼倫貝爾市代表從蔡美峰院士手中接過“綠色礦山院士行”旗幟時,“綠色礦山院士行”即將開赴下一站,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