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面試運營,兩臺機組并網發電全面試運行,日處理垃圾近千噸,發電量將近40萬千瓦時,在垃圾減量化、提升廢物回收率、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真正地實現了變廢為寶。
潮南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兩英鎮風華村的一大片山地,于2014年底順利開工,總投資約人民幣6.2億元。項目采用BOT模式,即“建設-運營-移交”,項目占地300畝,首期用地面積約140畝。
該廠配備了2條500噸/日的垃圾焚燒線和2臺裝機容量為10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主要由廢料儲存艙、焚燒爐、汽輪發電機、煙氣處理煙道、滲濾液處理車間等部分組成。那么,如何實現垃圾到電能的轉變?記者實地進行了走訪。

記者在現場看到,垃圾運抵后通過廠外垃圾專用通道運抵物流入口,經地磅系統稱重,通過高棧橋,運至卸料平臺,倒入垃圾倉內貯存。同時,垃圾倉上方的抓斗起重機不停地翻料、倒料,使垃圾進行充分發酵。據介紹,倉內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流入底部的濾液收集系統,輸送至廠內的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發酵的垃圾被垃圾抓斗抓至給料斗,經由給料機連續均勻地送入焚燒爐內。
垃圾倉內的臭氣通過垃圾倉上部設置的抽風管道,由一次風機進行抽取,送入焚燒爐內進行燃燒,使垃圾倉形成負壓,防止臭氣外泄。同時,爐排不間斷地順推往復運動,使垃圾充分得到燃燒。焚燒爐內產生的高溫煙氣進入余熱鍋爐,與鍋爐受熱面進行熱交換后產生過熱蒸汽,熱蒸汽通過管道進入汽輪機進行沖轉,汽輪機帶動發電機運轉,產生電力,然后通過升壓站進入電網系統。
“經過充分焚燒的垃圾最終會有3大類剩余物,分別是爐渣、飛灰和廢氣,爐渣可以進行綜合利用,作為建材制作行道磚;飛灰作為一般廢棄物進入填埋場;廢氣經過除塵、脫硫、脫硝等工藝處理,凈化達標后排放。”據中節能(汕頭潮南)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保衛表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垃圾環保處理設施不足,“垃圾圍城”的困境。
據悉,該廠目前正加緊完善廠區綠化、排水溝、進場道路橋梁等配套設施收尾工作,預計將于今年9年份正式投入商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