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畔,羅浮山下,美麗的惠州宛如粵東明珠。在惠州市博羅縣,一列列封閉式汽車車隊穿行在林水之間,將中鐵十六局物貿公司博羅地材廠加工生產的砂石源源不斷運送到贛深客專GSSG-6標項目工地,為這條華南區域的重要線路持續輸送著“砂石血液”。
這家惠州博羅地材廠于2018年6月投產,月生產碎石8.7萬噸,承擔著中鐵十六局贛深客專及周邊項目施工的地材需求。這是物貿公司在全國范圍內自行建立的12家地材廠中的一家。
迎難而上,勇作 “地材管家”
自2014年物貿公司成立地材事業部、開展地材業務以來,先后為京沈客專、黔張常鐵路、蒙華鐵路、太焦鐵路、贛深鐵路、鄭濟鐵路等17個大型鐵路公路項目提供碎石、河沙、機制砂等砂石骨料。
根據不同項目的施工需要,地材事業部下設5個分部,根據實際情況在項目周邊建立地材廠,加工生產碎石以保證項目施工需求。然而在長期處在“賣方市場”,被地方壟斷的地材行業“站穩腳跟”,無異于“分食蛋糕”,困難重重。
“開始時真是太難了,項目上知道建廠難度大,擔心我們做不好。其他采石場經常把鏟車開到我們廠子大門口,一堵就是幾天。有些當地村民也不理解,怕會有噪音、毀壞路面,有的大爺大媽搬著小板凳搖著蒲扇坐在車隊必經的路口,就是不讓我們的車通過。”提起建廠之處的艱難,地材事業部經理姚仁祥仍印象深刻:“那時天天都在跑,跑到當地政府部門,協調解決阻工問題,跑到老百姓家里,做好溝通說服。這是個‘從無到有’的業務,但再難也得把這事兒辦成啊。”
姚仁祥的堅持很快有了成效——多家自建的地材廠順利投產,物貿公司成功破除了地方壟斷,掌控了砂石資源。由于公司精選料源地,甄選地方合作單位,優選生產設備,加強質量控制,堅持平價供應,不僅做到了保質穩產,更是解決了長期以來項目施工建設受制于地材商,被迫承受漲價、造成進度受限和效益流失的難題。
2016年6月至9月,物貿公司始終堅持鎖價供應砂石給中鐵十六局集團黔張常項目部,與同時期相鄰標段碎石價格連續上漲兩次、每噸單價上調十余元的情況形成了強烈反差,避免了項目效益的流失,切實起到了集團公司賦予的“平抑物價、保障供應”的職能。
4年間,物貿公司堅持地材建廠生產、統管統供,堅持源頭控價,微利供應,確確實實做到了保質、保量、保供、平價,贏得了很多項目的認可。石黔、吳衛、成昆、玉磨、銀西等項目主動協同物貿公司在項目周邊建廠生產供應碎石。截止目前,物貿公司承攬砂石總量已經達到5000萬噸,其重量相當于398座東方明珠塔。
優化升級,馴服“瘋狂的石頭”
長期以來,建筑地材行業都是采集天然礦山、砂石,工藝簡單,管理較為粗放,加工水平低,標準質量體系不甚健全,對周圍環境影響也比較大。隨著全國范圍內環保巡視和治理超載力度的不斷加大,導致近1/3的地材廠被整頓、關停,地材整體資源持續減少,價格不斷飆升,可謂漲勢“瘋狂”。全國大部分項目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有的停工待料,有的高價買入,各項目利潤空間被極大壓榨。
面臨愈發嚴峻的市場形勢,物貿公司清醒的意識到,工藝簡單、產能低下的地材加工生產必然沒有出路,只有升級產業模式,優選戰略合作廠家,掌握優勢資源,才能獲得話語權,贏得生存權。
2016年5月,國務院頒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發展砂石骨料,積極利用尾礦廢石、建筑垃圾等固廢替代自然資源發展機制砂石等產品”。物貿公司敏銳嗅到政策紅利和市場機遇,協調蒙華4標項目利用洞碴廢料生產碎石,不僅確保了物料充足,更將每方碎石的供應價格從80元降到60元,降低成本1000多萬元。
2017年長江河道環保整治力度空前,湖南省岳陽市內多家采石場陸續關停,唯有物貿公司蒙華鐵路MHTJ-26標地材廠仍在運轉,為項目持續運送碎石。而這家碎石廠正是物貿公司對比了多家地材廠商在地理位置、礦石質量、儲存量、經營資質和產品價格等方面的優劣后,與當地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凡泰礦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
地材廠建立后先后投資300萬元,配齊顎式破碎機、反擊破碎機、沖擊破碎機、震動給料機等全套設備,并在項目部1、2工區建立起日產量5500立方米的碎石生產線,滿足了項目3個工區的施工需要。
在砂石價高、量少、需求巨大的市場環境下,穩定、平價的地材供應猶如一劑“黑玉斷續膏”,暢通了物料供應的“經絡”,接順了施工建設的“骨骼”,保證了項目進程穩定有序。
順勢有為,展開“綠水青山”新畫卷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隨著黨的十九大召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愈發融入到社會建設和發展的方方面面,砂石骨料行業也必須改變以往“灰頭土臉”的形象,以更加蓬勃的活力和科學有效的生產管理投入到“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進程中。
2017年5月,國家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2018年6月,國家自然資源部頒布《礦石行業綠色礦山管理規范》,并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建筑地材行業醞釀的一場大轉型,伴著陣痛與新生,已經呼之欲出。
此時,在地材加工生產領域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發展經驗的物貿公司決心運用新標準、新政策、新技術推動砂石產業結構調整,為這場國家建設發展的“綠之戰”交出一份負責任、有品質的“十六局答卷”。
2018年6月28日,物貿公司與中國鐵建重工集團就綠色精品砂石骨料加工生產產業達成戰略合作。根據《戰略合作協議》規定,物貿公司與鐵建重工將本著集聚優勢資源、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意愿,在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精品機制砂石骨料加工產業的戰略聯盟,雙方將在綠色建材、制造技術、產品設備、工藝經驗等多方面展開積極合作。
作為同屬中國鐵建系統、與中鐵十六局集團有著良好合作的國有大型專業集團,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集研究、設計、制造、施工于一體,在全國建立了多個制造基地和研究院,是綠色建材裝備的行業領軍企業。
雙方合作的重點——精品綠色砂石骨料不僅產量大,污染小,用途廣泛,其制造工藝也比傳統制砂節能50%,是建筑施工領域節能環保的重要建筑材料。兩大央企的“強強聯合”,為貫徹落實中國鐵建股份公司綠色精品機制砂石骨料產業布局邁出重要一步。
“我們不僅要建廠,更要建標準。”作為中國鐵建內部首家自行建廠生產供應地材的子公司,物貿公司旨在精心籌劃,建立起開采更加有序,管理更加科學,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產能更加集中,更加節能環保的綠色環保地材廠,配備起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配送等完整鏈條。
基于這一點,物貿公司在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先后對全國各地地材資源進行考察調研,對安徽蕪湖、湖北黃岡、河北保定等地采石廠區進行綜合考核,尋找物貿公司精品綠色砂石骨料業務的“最優起點”。
隨著社會新舊能轉化、國家基礎建設的鋪展和工業化城鎮化布局的不斷推進,砂石骨料產業作為施工建設中需求比重最大的物資之一,必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對各個工程項目建設帶來更重要的影響。
下一步,物貿公司將全力貫徹好“貿易+實業”戰略,做好綠色環保地材的加工生產和供應服務,并結合自身優勢,延伸出涵蓋機制砂石、外加劑、混凝土等上下游多級物資的綠色加工生產服務體系,以更優品質和更優服務,逐鹿“綠色砂場”,描繪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