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鐵礦資源稟賦特征
(一)全球鐵礦資源豐富,分布廣泛
全球七大洲都有鐵礦資源發現,而且大洋中也蘊藏著豐富的鐵錳結核(據估算全球大洋中鐵錳結核總量在30000億t以上,含鐵約13%(費學錦等,1994)),根據相關國家資料及參照SNL全球鐵礦統計,全球鐵礦資源量達到8180億t(表3-1)。
表3-1 全球鐵礦資源量統計表

(二)全球鐵礦資源分布不均衡
從上表可以看出,全球鐵礦資源分布極不均衡,位列前十位的國家依次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巴西、中國、玻利維亞、幾內亞、印度、烏克蘭和智利,這十個國家鐵礦資源量就達到6650億t,占全球資源總量的81.3%,其中澳大利亞以1462億t位居首位,約占全球總資源量的17.88%;加拿大以1303億t位居第二,俄羅斯以980億t位居第三,巴西以927億t排名第四,而很多國家和地區鐵礦資源又相對缺乏。
(三)全球鐵礦資源規模及質量差異較大
1.全球鐵礦床規模差異大,以大型、超大型為主
盡管鐵礦資源在全球廣泛分布,資源量也巨大,但鐵礦又以相對集中出現為特點,規模以大型、超大型為主(我國2002年發布的地質礦產行業標準DZ/T02002002對鐵礦床規模的規定:貧鐵礦(TFe<30%)>1億t為大型礦,富鐵礦(TFe≥50%)>0.5億t為大型礦,而世界地質編圖委員會(CCGM)在編制《1∶500萬南美洲礦產圖》時,鐵礦規模大型為>1億t,巨型(世界級)≥10億t(Zappettinietal.,2005),文中所說的大型是指規模>1億t,超大型為≥10億t)。
目前全球已統計的1833個鐵礦床中,大型、超大型鐵礦床有348個,約占總數的19%,而大型、超大型鐵礦床資源量卻占到鐵資源總量的79.4%,規模大于10億t的鐵礦數為137個,約占總數的7.4%,其占鐵資源總量的68.8%。表3-2列出了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等國發現的大型、超大型鐵礦床數及資源量,從中可以看出,雖然我國鐵礦資源量排名位于全球前列,但大型、超大型鐵礦床數量卻不多,以中小型礦床為主,與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等國相去甚遠。
表3-2 全球及重要鐵礦資源國家大型、超大型鐵礦床統計

2.全球鐵礦石品質差異較大,巴西、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等國品質優異
全球開采的鐵礦石品位差距也較大(圖3-1),南非、印度、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鐵礦石平均品位都在55%以上,加拿大、中國、烏克蘭和美國鐵礦石平均品位只有30%多,中國僅為31.3%,低于全球鐵礦石平均含量(48.3%)17個百分點。

圖3-1 全球主要鐵礦石生產國家鐵礦石平均品位情況(USGS,2015;李莎,2017)
巴西、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等國生產的鐵礦石多為赤鐵礦,不僅鐵品位較高,大于55%(多為高于60%的富礦),而且礦石中有害雜質較少,可直接入高爐,礦石燒結、冶煉性能都比較好。同時,這些國家大型、超大型鐵礦數量也較多,生產的鐵礦石品質也比較穩定。而我國鐵礦山多以中小型為主,大型、超大型礦山少,貧礦多,富礦少,而且礦石成分復雜,伴(共)生組分多,高爐冶煉有害雜質也多(李莎,2017)。此外,我國的鐵礦石又多為含鐵品位較低的磁鐵礦石,需提純燒結制球后才能入爐,生產成本相對較高。
(四)全球鐵礦類型較多,BIF相關型是最重要類型
按照鐵礦成因劃分的BIF相關型、火山成因型、巖漿型、接觸交代—熱液型和沉積型五大類中,以BIF相關型鐵礦床最為重要,在全球鐵礦資源中,60%~70%為BIF相關型鐵礦床,而與其有關的富鐵礦儲量約占全球富鐵礦總量的70%以上(邱瑞照等,2012),占全球鐵礦產量的90%以上(Isley,1995)。
全球鐵礦資源量排名靠前的國家,也是該類型鐵礦分布較多的國家。BIF相關型鐵礦床的特點是規模大,以大型、超大型為主,分布相對集中,常構成幾十億到數百億t鐵礦資源量的巨型礦床。
火山成因型的鐵礦床也很重要,約占全球鐵礦資源量的10%,該類型鐵礦共生有銅、金、稀土等多種組分可以綜合利用;巖漿型鐵礦中除鐵可利用外,鈦、釩也是主要利用的組分,另外還伴生有磷、鉻、鎳、銅、鉑族元素、鈧等組分可綜合利用;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共伴生有銅、鉛、鋅、鎢、錫、鉬、鈷、金等組分可以綜合利用。
二、全球主要鐵礦礦石儲量及分布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報告《礦產品概要》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球鐵礦礦石查明儲量為1900億t,雖然最新公布的數據和前幾年的稍有不同,但總體變化不大(表3-3)。
表3-3 全球主要鐵礦石資源國家礦石儲量 單位:礦石億t

資料來源: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2015。
從表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美國、烏克蘭等國是鐵礦石查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
從目前全球主要鐵礦石生產國開采出的鐵礦品位對比(表3-4)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委內瑞拉等是高品位鐵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我國鐵礦石儲量雖然也比較豐富,排在世界前幾位,但鐵礦石的品位卻相對較低。
表3-4 2014年全球主要鐵礦石生產國鐵資源量和平均品位估計


資料來源: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2015。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和《全球金屬網》統計資料,全球鐵礦儲量又相對集中分布在以下巨型鐵礦區(帶)中(表3-5),它們是: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巴西的卡拉加斯和“鐵四角”、加拿大的拉布拉多、美國的蘇必利爾湖區、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和卡奇卡納爾、烏克蘭的克里沃羅格、哈薩克斯坦的圖爾蓋、巴西和玻利維亞交界的穆通—烏魯庫姆、印度的比哈爾邦—奧里薩邦、中央邦及卡納塔克邦、中國的鞍本—冀東、攀西及法國的洛林、瑞典的基魯納、委內瑞拉的玻利瓦爾、南非的賽申—德蘭士瓦、西非(利比里亞和幾內亞)的寧巴山—西芒杜等,這些鐵礦區(帶)不僅在本國占有主導地位,而且也擁有目前全球鐵礦儲量的85%和產量的90%以上,是全球鋼鐵工業生產的鐵礦資源基地和開采中心。
表3-5 全球重要大型鐵礦區類型、儲量分布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