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will exacerbate mining threats to biodiversity指出,隨著更多礦區開始為可再生能源生產提供材料,未來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或將進一步增加。
生產可再生能源對于緩解氣候變化來說必不可少。不過,目前全球能源消費只有17%來自可再生能源。制造這方面需要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會增加許多金屬的產量,而這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構成潛在威脅。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Laura Sonter和同事繪制了全球礦區地圖,并評估了這些礦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的重合。作者發現,采礦可能會影響到約5000萬平方公里的地表,而82%礦區都面向可再生能源生產所需的材料。分析礦區與保護區的空間交叉,他們發現8%的礦區與國家劃定的保護區重疊,7%與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重疊,16%與剩余荒野(被認為是阻止多樣性喪失的優先保護重點地區)重疊。

全球礦區地圖和他們的分布密度。| 來源:Sonter et al.
作者發現,為可再生能源生產提供材料的待投運礦區占更大比例(接近84%),而已運行礦區的這一比例在73%左右。他們還觀察到,相比面向其他材料的待投運礦區,面向可再生材料的待投運礦區在分布上顯得更密集。
作者認為,增加礦區范圍和密度將對生物多樣性構成額外威脅,如果不進行戰略規劃,對生物多樣性的這些新威脅或將超過氣候變化減緩所能避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