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湖北省水利廳借湖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契機,組織開展全省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全省成規模的非法采砂基本絕跡,非法采砂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湖北省“河道非法采砂整治”案例獲得該省2019年度“十大法治創新案例”提名獎及“首屆湖北社會治理創新十大案例評選”優秀案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著眼高位推進,全面謀劃部署
2018年底,《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頒布施行,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強河道采砂禁采管理的通告》,推行“政府主導、水利牽頭、部門會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高位推進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2019年初,省水利廳組織編制了《湖北省河道非法采砂整治2019年度重點工作清單》,對全年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總體謀劃部署。將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納入省委對市州領導班子年度考評項目、省委政法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內容,督促責任落實。把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與水利系統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緊密結合,印發了《關于河道采砂和水利工程建設領域掃黑除惡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以“有黑必掃、除惡務盡”的亮劍態勢,倒逼河道采砂管理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及部門責任制有效落實。
二、著眼源頭整治,嚴控采砂船舶
實踐證明,管住采砂船舶這個源頭,遏制非法采砂行為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減存量、零增量”的工作思路,先后制發《關于加強采砂船舶集中監管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采砂船舶移動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實行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制度的通知》等制度,織密打擊非法采砂的制度籠子。對抓獲的“三無”采砂船舶實施拆解;引導本地采砂船舶轉產消化;將外省采砂船在拆除采砂機具后強制遣返;嚴管嚴控新建、改裝采砂船舶,全省采砂船舶綜合整治成效明顯。2019年,全省共拆除“三無”采砂船舶426艘,拆除采砂機具370臺(套),消化轉產本籍采砂船舶88艘,遣返外省采砂船舶104艘,開具采砂船舶移動函91份,建成采砂船舶集中停靠點83個,集中停靠監管各類采砂船舶445艘。
三、著眼形成合力,強化聯合執法
統籌河道采砂采、運、銷諸環節,人、船、砂諸要素,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強化聯合執法制度機制創新,執法合力不斷增強。省水利廳聯合交通運輸廳、公安廳、長江航務管理局印發《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聯合執法工作制度》,部門間聯合執法有了制度平臺;提請省法院、省檢察院印發非法采礦罪、破壞性采礦罪具體數額標準的通知,為非法采砂入刑提供了制度支撐。與有關省簽訂長江省際邊界河段采砂現場監管協作聯動協議;省內長江江段分上、下游片區建立了區域聯合執法制度,每年分別由一市輪值主持片區聯合執法。針對河道非法采砂最易發生的交界水域,督導各市縣建立施行聯合執法制度機制和聯合執法駐守點,目前全省已建重點交界水域聯合執法駐守點37個。開展日常執法巡查檢查,及時發現、查處各類違法采運砂行為。2019年,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18.4萬人次,開展日常巡查4.7萬次,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行動9312次,其中“2019-聯動”系列多部門全江清江聯合執法行動5次,全年共查處各類非法采砂案件1282件,向各級公安機關移送非法采砂入刑案件96件,向各級掃黑辦移送掃黑除惡線索86起,合力嚴打成效明顯。
四、著眼疏堵結合,探索綜合利用
針對日益突出的砂石資源供需矛盾,堅持開前門、堵后門,多渠道增加砂石資源供給,疏堵結合健全長效管理機制。2019年,辦理長江河道采砂許可項目11個,許可總量448.9萬噸;由地方政府主導,組織開展長江河道砂石資源綜合利用,審批辦理航道疏浚、涉水工程砂料綜合利用項目7個,可利用砂料832.3萬噸;會同長江委、宜昌市政府組織實施三峽庫區淤積砂綜合利用試點,采取“政府主導、國企實施、定向供應重點工程”模式,可利用砂300萬噸。指導各地積極開展砂石資源綜合利用,秭歸縣“國有疏浚、民營加工、定向供應、限價銷售”的中小河流疏浚砂綜合利用模式,取得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修訂印發《湖北省河道采砂規劃與許可分級管理規定》,各市縣全面編制修訂河道采砂規劃,規劃河道(河段)168條(個),設可采區685個,年度控制開采總量約5263.6萬噸。
五、著眼效能提升,強化能力建設
不斷加強執法能力建設,運用“人防+物防+技防”對河道采砂實施綜合管控。長江沿線初步建成33個河道采砂管理執法基地,執法船50艘、執法躉船19艘。省水利廳會同省公安廳和長航公安局舉辦聯合執法培訓,先后培訓一線水利、公安聯合執法骨干500余人。建成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采砂規劃、許可、現場監管、違法案件查處以及重大案件督辦等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動態管理。2019年,組織主流媒體對全省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專題報道,形成了打擊非法采砂的濃厚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