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日前發布了與羅斯切爾德投資銀行(Rothschild)合作進行的第三次“全球汽車生產商研究”報告。數據表明,鑒于汽車行業減產10%,且2008年下半年將進一步減少汽車和卡車生產,在2008年的最后兩個多月間,汽車生產商稅前平均利潤率將遠遠低于5%。
羅蘭·貝格汽車行業中心合伙人馬庫斯·拜瑞特說:“2009年,如果我們只看到4%左右的利潤率,我絲毫不會感到驚訝。”此利潤率將逼近2001年歷史最低水平。
馬庫斯·拜瑞特 (Marcus Berret)表示:“汽車生產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環境:原材料價格日益上漲;低成本國家制造商參與競爭;OEM要求降低成本;環保革新呼聲不斷。這些壓力來自方方面面,將來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在過去幾個月,汽車工業增速明顯放緩,目前,OEM被迫再次降低數十億美元成本。因此,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汽車生產商仍然會感到不堪重負。
中國首次處境艱難
盡管競爭壓力日益加劇,汽車生產商在2007年的盈利增長顯著。稅前利潤率及資本收益率與去年同期相比甚至略有上升:汽車行業的稅前利潤率為5.4%;資本收益率為11.9%,比2006年上升一個百分點。但是,這種良好勢頭并非遍及整個汽車行業:歐洲、日本和印度汽車生產商表現優秀,但北美和中國(有史以來首次)處境艱難。不同規模的公司盈利狀況也不盡相同:在過去幾年中,中型汽車生產商發展勢頭尤其強勁,許多小型生產商及一些前20位的汽車生產商則面臨重重困境。
未來成功策略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和羅斯切爾德投行研究發現了汽車生產商的成功因素:銷售方面,成功的關鍵在于關注具有未來增長潛力的市場和產品開發以及當前的產品類別拓展,以便在一到兩個市場區域內實現20%至30%的市場份額。同時,只有創新產品才會在將來實現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創新范圍從開發新動力系概念——如新型混合動力和電力馬達,到完全顛覆性的汽車設計革新。
成本方面,最優國際布局是保持領先的競爭地位的前提。這不僅適用于汽車生產,對于汽車研發也同樣適用。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商將諸如軟件開發等清晰可定的任務外包給低成本地區,并逐步向其轉移完整模塊和系統開發的工作。程序的標準化及業務外包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至于財務架構,獲利豐厚的汽車生產商一般都具備出色的資源管理能力,包括利用適時存貨管理 (just-in-time) 模型以減少倉儲成本,延長付款期限或一直使用折扣技巧等。在金融市場危機期間,資源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越來越多的銀行將汽車生產商面臨的商業環境列為關鍵因素,據此提供相應數額的貸款。
(源自:人民網-市場報)
羅斯切爾德投行董事總經理Thomas K·stele認為:“如今,已經獲取長期的優惠貸款額度的汽車生產商掌握一定優勢。銀行將多元化的客戶群、地理位置的低成本優勢和靈活多樣的投資方案視為主要考核因素。”
(源自:人民網-市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