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位于壽光市的壽光環衛集團建筑垃圾處置廠內一派繁忙景象。只見成塊紅磚和利用價值較高的混凝土塊從一堆堆建筑垃圾中被篩選出來后,又被一臺破碎篩分機“吞”下,經過加工,破碎篩分機又“吐”出了石子、石粉等可再生骨料……十多部大型運輸車輛正排隊等候裝載這些經過深加工的“石子”“石粉”。
近年來,壽光年產生建筑垃圾量已超過200萬噸。為有效解決建筑垃圾處理難題,壽光立足生態環境保護,規范處置與再生利用并重,積極探索出了一條建筑垃圾新型產業化路徑,為解決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等相關問題提供了可復制的“壽光方案”。

等待可再生骨料裝車的大卡車。(資料圖)
強大處置能力變廢為“寶”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這些如山的建筑垃圾怎么處理,是很多城市建設者不得面對的難題。
為推動壽光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壽光投資建設了年處理能力120萬噸、儲存能力100萬立方米的建筑垃圾深加工項目。
該項目設備采用“破碎+磁選+浮選”工藝,將城市改造過程中產生的大塊建筑垃圾進行處理。篩選出的細小渣土用于鋪墊生產路、路基;篩選出的廢木料、雜草等則送往壽光焚燒發電廠進行焚燒處理;磁選出的金屬物進行再回收再利用,真正做到了建筑垃圾100%利用。
“建筑垃圾處理已由早期的用于路基回填、深坑回填等初步資源化利用,逐步向生產建筑骨料方向發展。”壽光環衛集團副總經理劉作志說,“再生骨料對城市建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既節省了供不應求的天然資源,又把讓人們煩惱的建筑垃圾變成了‘寶’,更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

正在裝車的可再生骨料。(資料圖)
規范管理確保建筑垃圾及時清運
為讓項目“吃飽、吃好”,按照有關規定,壽光組建了建筑垃圾及渣土專業清運隊伍,對壽光市區建筑垃圾實行“三統一”管理。所謂“三統一”,即統一管理、統一運輸、統一處理,該模式徹底解決了建筑垃圾亂拉亂倒、沿途撒漏等污染環境衛生問題。
“我們采取‘電話預約、服務到家’的方式,面向全社會公開服務電話并鄭重承諾,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標準作業,確保建筑垃圾能夠及時清運和合理消納處理,有效解決了建筑垃圾私拉亂倒、沿途撒漏等污染環境衛生的問題。”壽光環衛集團總經理任立剛介紹。
對于少量建筑垃圾,該集團接到電話預約后,保證24小時內清理完畢;對于大批量建筑垃圾,環衛集團會立即派專人上門核定工程量,商討清運方式、清運路線及清運時間,在確保清運費最低的前提下,提供最優服務。
再生產品種類多樣經濟效益凸顯
“我們的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市政工程等多個領域。現在每天都有車輛來運輸石子、石粉,多的時候有十多家單位來聯系業務,很多時候供不應求。”壽光環衛集團建筑垃圾處置廠負責人王紅巖對記者說。
據悉,壽光建筑垃圾深加工項目年可處理建筑垃圾120萬噸,生產的粗骨料可用于制成低強度混凝土、裝飾混凝土和大理石人行道鋪裝墊層,中骨料可用于路基水穩層,0.8cm及以下的建筑骨料可用以替代建筑用石粉和砂子。
這些再生產品都經過專業機構抗壓強度、物理性能等多重檢測。目前,壽光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呈現銷路廣、銷量大,產品供不應求等特點,實現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
事實上,該項目只是壽光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做大做強環衛事業的一個縮影。壽光還投資了近億元,建設了總庫容超過400萬立方米的大型一般工業固廢處理廠,填補了省內大型規范化一般工業固廢處理廠的空白,有效解決了壽光一般工業固廢私拉亂倒、污染環境的“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