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中國鋼價、鐵礦石、焦炭價格大幅下挫,經濟環境繼續惡化讓中國鋼鐵行業四季度面臨險境。業內人士認為,政府能否出臺“救市”措施將成為中國鋼鐵行業能否止損的關鍵因素。
2500億存貨藏浮虧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32家鋼鐵上市公司存貨金額為2463.42億元,由于10月份鋼價、鐵礦石、焦炭價格都出現大幅下跌,我的鋼鐵分析師徐向春預計,鋼廠存貨損失在10%左右,金額約為250億元。因此,鋼廠在四季度資產減值損失壓力加大。
在鋼鐵公司2463億元的存貨中,金額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8家,分別為唐鋼(105億元)、本鋼(101億元)、太鋼(184億元)、武鋼(140億元)、包鋼(116億元)、鞍鋼(141億元)、寶鋼(521億元)、馬鋼(160億元)。另外,尚有7家公司存貨數額超過50億元。
然而在相繼公布的三季報中,6家已經公布資產減值的公司并沒有反映公司在四季度減值損失。業內人士指出,相對于鋼鐵上市公司250億元的浮虧,三季報中,鋼鐵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損失僅為23.92億元。可見,四季度鋼廠資產減值損失將大幅增加。事實上,據中鋼協的數據顯示,9月份,71家大中型鋼廠凈利率已經從8月的4%降為1.4%;10月份,全行業出現月度虧損。
據了解,三季報披露資產減值損失數額較大的6家公司為寶鋼、鞍鋼、南鋼、重慶鋼鐵、 攀鋼、凌鋼6家公司,總計金額為23.6億元,占比約為98.7%。三季度,國內鋼材市場出現下滑,但幅度并不大,三個月時間差不多在10%-15%。而10月份,前兩周出現的跌幅就達到20%。
減產降價備“過冬”
2008年在高鋼價擠出效應和緊縮貨幣政策的雙重打壓下,除了建筑與房地產之外,部分機械行業、汽車制造、部分家電行業發展速度可能繼續放緩,短期鋼材需求壓力加大。分析人士指出,供需情況沒有發生根本扭轉的情況下,企業生產即虧損,只能選擇減產或停產。產量500萬噸的鋼廠相對好一點,200萬噸以下的日子就比較難。這一情形可能會維持半年以上,明年上半年,競爭力差的企業就要徹底退出了。
為了應對虧損,“減產保價”已經成為眾多鋼企的“保命牌”。在奧運后國內需求下降等居多壓力下,十一黃金周鋼價不漲反跌。10月以來,各大鋼企紛紛掀起減產潮。以河北鋼鐵、首鋼、山東鋼鐵、安陽四大鋼廠紛紛宣布10月減產20%的消息。其他中小鋼企紛紛加入減產行列。
業內人士分析,從歷年規律來看,九十月份還是鋼材需求旺盛的時期,但11月、12月份是傳統的鋼材消費淡季,往年9月情況會比較好,業內人士稱今年四季度鋼材需求不會有太大起色。同事,中國鋼鐵企業的普遍不景氣讓市場對未來走勢持悲觀態度。
(源自:記者 嚴鈺)
據Mysteel對2008年9月29日-2008年10月10日國內部分鋼材品種市場趨勢調查,市場普遍對節后市場走勢持悲觀態度。調查結果顯示,78%受訪者認為節后建筑鋼材下跌,看平者占18%,僅有4%看漲。對熱軋卷板走勢,55%認為下跌,看平者占30%,15%的人士看漲。
政府“醞釀”系列救市政策
中國鋼鐵企業的全行業虧損將引起政府高層重視,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即將出臺。
據中國上海證券報報導,目前商務部正在山東等地調研石化和鋼鐵行業的虧損情況,最終將形成報告并上交有關部門,而一系列的政策正在醞釀之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表示,目前國家層面的政策組合比較多,雖然不一定針對石化和鋼鐵行業,但這些行業必然受益。政策主要涉及放松投資管制,減少稅收,適度放松的貨幣政策,以及進一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
隨著鋼企虧損面積擴大,調整出口退稅將成為政府救助鋼鐵業的手段之一。10月22日,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戚向東在由蘭格鋼鐵網承辦的2008年鋼鐵市場論壇上透露,中國鋼材出口退稅率或將調高。戚向東在會上表示,目前,中鋼協對適當調高我國鋼材出口退稅的辦法持贊成態度。調整范圍主要為高附加值的鋼材產品,具體方案在研究中。
(源自:記者 嚴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