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有效期從1個月延長至3個月,審批流程從8個縮減至3個,監管方式從人工端升級至移動端,審批部門刷“二維碼”即出證,監管部門掃“二維碼”即查證,實現審批監管無縫對接……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武漢市硚口區行政審批局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針對辦事企業和群眾反映在辦事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檢視剖析、及時進行整改。
延長有效期,試點建筑垃圾處置新規
“真的方便多了,核準證有效期延長了,而且只需要一次性提交材料,續辦也不用多頭跑了。”近日,武漢瑞祥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葉宏磊,在武漢市硚口區行政審批局一次性辦好了50多臺渣土車的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有效期為3個月。
此前,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只有1個月有效期,且每次辦理要跑城管局、交通局、審批局等多個部門。“費時費力,每月都要花好多時間在辦證上。”葉宏磊說。
“1個月有效期”的規定,出自多年前印發的《武漢市城市管理行政許可實施辦法》。那時,城市建筑工程規模普遍較小,渣土量在幾萬方左右,1個月左右可以清運完畢。但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樓層越來越高,地下室越來越深,渣土量動輒幾十萬方,運輸周期要好幾個月,尤其像道路、橋梁這類工程,運輸周期更長。
“企業有困難,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了解情況后,硚口區行政審批局隨即聯合建筑垃圾主管部門——區城管執法局,召開研討會,商議解決方案。
“工程的建筑垃圾一直由同一家公司清運,走同一條路線,到同一個地方消納,只要不變更其中一項,是否可以延長轉運證有效期,省去重復審核、辦理的步驟?”經過反復商議,雙方提出把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進行微改革,將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有效期延長至3個月。
此舉得到了武漢市建筑垃圾管理辦公室的肯定,硚口也正式成為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有效期微改革的試點區。目前,改革實施3個多月,企業續辦次數大幅減少,窗口辦件量同比減少六成。
證照電子化,跨市審管聯動無縫對接
審批許可完成的同時,是監管的開始。為加快提高審批和監管效率,讓企業辦事更高效便捷,硚口區行政審批局積極推進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照電子化。
如今的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不再是紙質版的證明,而是一張包含許可信息的二維碼電子證照。渣土車的許可信息,通過市審管聯動一體化平臺同步推送到武漢市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平臺。執法人員通過掃描這些二維碼開展監管,執法結果會通過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平臺反饋到審管聯動一體化平臺,形成審批、監管全流程閉環管理。
同時,依托審管聯動一體化平臺,硚口區完成與武漢市政務服務智慧3.0系統、武漢市建筑垃圾清運平臺等系統的對接,建成建筑垃圾處置跨市審管聯動模塊,減少審批流程,渣土車企業在線上一次性提交材料、一鍵申報即可坐等出證,無須在相關部門“多頭跑”“多次跑”。
“目前‘建筑垃圾處置跨域審管聯動’場景已實現硚口區(出土)、東西湖區(過境)、漢川市(消納)跨域監管,邁出了跨市審管聯動的第一步。”硚口區相關負責人說。
下一步,硚口區將以審管聯動先行區創建為契機,繼續發揮敢為人先的精神,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城區,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