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裝修、工程建設、農村建房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市容環境,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長興鎮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于今年4月進行設備聯動調試運行,是崇明首個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目前,已消化1500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運行。

幸祝華庭是長興鎮一處規模較大的動遷安置小區。小區內,許多居民正在裝修,但樓下公共區域卻未見堆放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去哪兒了?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垃圾打包好后,會送至小區內統一堆放的建筑垃圾安置點,再由專門的運輸車運往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進行回收利用。

上午十點左右,一輛輛建筑垃圾運輸車陸續來到長興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毛重9560千克,皮重5200千克,建筑垃圾凈重4360千克。”經地磅稱重,電子屏幕顯示出建筑垃圾重量,工作人員進行初篩后,建筑垃圾運輸車便可來到堆放倉庫,進行卸貨。
來到上料區,建筑垃圾自動化處置線高速運轉,一輛重型鏟車正在將建筑垃圾源源不斷地送至入料口。

上料、分選、破碎、振篩、二次破碎、出料,大大小小的磚塊、混凝土塊從機器上料口被“吃”進去,經過十幾分鐘的“消化”后,完成了從上料到出料的整個過程。
“目前每天的處理量大約在200-240噸,骨料的產出大約在65%左右,成品的骨料有多種規格,可以用于制磚,也可以用于道路墊層。”項目經理徐華說。
據了解,該項目采用“兩級破碎+兩級篩分+多級雜物分選”模式進行,經過多道程序處理后,可分離出骨料、渣土、輕物質、廢金屬等多種類型。

徐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計算,長興鎮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正式投產運行后每年可處理建筑垃圾10萬噸,產出骨料6.5萬噸、渣土2.5萬噸、輕物質6000噸、廢金屬3000噸,可節約填埋土地10畝,減少碳排放量3.3萬噸,其輕物質產生的發電量約為200萬度,實現了資源充分利用。
長興鎮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的落地,標志著建筑垃圾從源頭收集、中端運輸到末端資源化處置,形成了循環利用的完整閉環。“長興鎮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的建成,能夠對建筑垃圾進行更合理有效的管理,實現了節能、減排、增效,不僅解決了環境問題,還通過新技術‘變廢為寶’,將建筑裝修垃圾進行精準分類和資源化處置利用,形成良性循環,全面提升崇明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置率。”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設備科副科長薛紅軍說。


接下來,崇明將持續加強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不斷探索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以廢棄物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為路徑,強化源頭收集、中端運輸和末端處理監管,加快構建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努力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實現建筑垃圾無害化、資源化、產業化利用,助推崇明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