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江黎族自治縣叉河鎮三獅嶺V2礦區生態修復項目現場,復綠植被長勢良好,整個礦區綠意盎然、滿目蒼翠。近年來,昌江持續推進68個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讓老舊礦山“變身”綠水青山,實現礦山美麗蝶變,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石碌礦山生態復綠。海南礦業供圖
據了解,三獅嶺V2礦山曾遭到非法開采,出現山體大面積裸露、水土不易保持等突出問題。為此,昌江于2020年實施了三獅嶺V2礦區生態修復項目。該項目采用“臺階式坡面復綠”的綜合方法,在臺階及坡面進行植被復綠,對整個山體進行臺階式坡面處理、坡面掛網客土噴播、坑底回填及平臺平整后種植綠化植物,修建施工及管養便道等。2022年8月,該項目通過驗收。
“三獅嶺V2礦山的石料是建筑用花崗巖,裂隙少、表層光滑,植物種子難發育,再加上臺風天、大雨天,表面覆蓋的土壤被沖刷掉,有的植被長得不好,因此需要持續維護、持續改善。”海南綠滿島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祖金說,等有資金的時候,公司計劃再拉土壤過來礦區,種植管護好已有的花梨樹、菠蘿蜜樹、椰子樹等經濟作物,推動產業發展,助推生態資源價值變現。此外,將采取以短養長的方式發展產業,在種植椰子樹等長期作物的同時,種植南瓜、藥材等短期作物。還計劃利用三大礦坑水池,養殖一些金錢龜、鱷魚等,發展養殖產業。
據悉,昌江轄區內礦山總量為68家,主要分布于石碌鎮、昌化鎮、海尾鎮、叉河鎮、烏烈鎮等鄉鎮。近年來,昌江深入踐行“兩山”理論,持續推進68個礦山生態修復工作,2020年以來,完成礦山治理面積約6374畝,其中自然復綠2820畝、人工修復3554畝。
該縣資規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昌江在礦山治理過程中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工修復與自然修復相結合,強化修復保障。同時,督促7家生產礦山企業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義務,按照“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進行生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綠水青山不斷釋放效益,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