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印發《廣州市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2024-2026年)》,部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工作,健全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體制機制,推動建筑垃圾治理邁向規范化管理、資源化利用、智慧化監管軌道。
《規劃》旨在逐步健全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體制機制,有效解決高質量發展建設需求與建筑垃圾處置能力之間的矛盾。聚焦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消納兜底保障,以強化分類管理和全過程閉環管理、提升綜合利用水平、促進資源化產業發展、防范建筑垃圾環境污染風險等方面為重點,對建筑垃圾排放、收運、利用、處置各環節污染防治提出明確要求。明確建立健全處置核準與方案備案管理機制、全過程聯單管理機制、跨區域平衡處置和生態補償機制、政府扶持機制、源頭責任機制、聯合執法機制、投訴舉報機制等,充分完善相關機制,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
為推動可持續發展,《規劃》提出,從源頭減量到末端處置的一系列要求。明確源頭減量目標及主體責任,提出開展綠色策劃、實施綠色設計、推廣綠色施工和推動施工現場就地資源化利用等源頭減量措施。如鼓勵推廣裝配式建筑、全裝修成品住房、綠色建筑,鼓勵將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工程回填、土方平衡、堆坡造景等,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產生量,減輕環境負擔。
《規劃》強調,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為此將制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落地保障政策,實施產業發展扶持措施,推廣應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如工程渣土制磚和機制砂,分選后的混凝土、磚瓦類建筑垃圾制再生骨料和再生磚等再生建材,鼓勵在市政、園林、道路(公路)、水務等工程項目使用,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為實現科技賦能,提升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監管效能,《規劃》提出,推進本地建筑垃圾處置信息化管理,將排放工地、運輸企業、轉運設施、綜合利用場所、消納場等納入平臺監管。如要求工地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并接入建筑垃圾主管部門監控系統,主管部門依托信息管理系統,對施工工地進行實時監管。
《規劃》要求,全市實行建筑垃圾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聯單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電子聯單管理,實現建筑垃圾種類、數量和流向等情況可追溯、可查詢。同時,結合聯單信息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處置卸點付費機制,通過智慧平臺進行建筑垃圾處置費支付并實現資金流向監督,實現建筑垃圾處置來源明、去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