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關于組織申報2025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2025年,將以“三區四帶”重點生態地區為核心,聚焦生態區位重要、生態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人居環境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重點遴選相對集中連片、修復理念先進、工作基礎好、典型代表性強、具有復制推廣價值的項目,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
《通知》明確,項目不得包括以下內容:不符合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紅線等國家管控要求的項目,有明確修復責任主體的項目,已有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廣場、雕塑、“堆大戶”、“造盆景”、政績工程等建設,審計、督察發現問題未有效整改的項目。
《通知》強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申報項目不超過3個,每個項目總投資不低于5億元。申報項目區域應屬于政府治理責任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且治理面積不少于10平方公里。工程治理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環境安全隱患消除、地形重塑、植被恢復、廢棄土地復墾利用等。
據了解,為落實《關于組織申報2025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的通知》(財辦資環〔2025〕7號)要求,需對2022-2024年度獲支持項目的“項目投資完成率”“資金支付率”進行重點填報,并需上傳國庫集中支付憑證情況,具體填報(附待監測數據計算說明)和上傳操作指南如下。
重點填報“投資完成率”“資金支付率”并上傳支付憑證,既是落實中央財政資金監管的必要程序,也是提升項目申報質量、保障生態修復成效的關鍵環節。通過強化數據關聯性和規范性,可有效避免政策沖突、提升資金效益,助力實現“三區四帶”生態修復目標?。砂石企業需通過合規管理、高效執行項目,確保地方政府申報資格不受限,從而維持自身在修復工程中的參與權與資源開發收益。同時,政策對生態保護和技術創新的要求,將加速行業洗牌,推動砂石產業向集約化、綠色化轉型?。
附錄《自然資源資金監測監管系統說明書》請點擊下方鏈接下載。
https://219.142.70.234/fileManageController/notLoginDownload?attachmentId=604094
資金錄入詳細操作流程請查看說明書中第4章“資金接收錄入”部分。
資金報備詳細操作流程請查看說明書中第4章“資金審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