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圍繞智能化礦山建設和煤化工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來自煤炭行業一線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生產裝備分公司高級技師王忠才關注更多的是如何培育和發展煤炭新質生產力,推動煤炭這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生產裝備分公司高級技師王忠才(王瓊杰 攝)
“煤礦智能化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煤炭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還能有效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奠定堅實基礎。國家十分重視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工作,各地通過細化配套支持政策,加快科技創新應用,建成了一批技術先進、引領性強的智能化示范煤礦,減人增安提效成效顯著,煤礦智能化建設進入加快發展、縱深推進新階段。”王忠才介紹稱,截至2024年4月底,全國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22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154個,總投資已達1080億元。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我國在煤礦智能化領域的實力,保障了煤炭行業的安全高效發展,更推動了煤礦物聯網、煤機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盡管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已取得顯著進展和巨大成就,但仍面臨著建設進展不平衡、運行水平有待提升、核心技術裝備支撐不足、人才保障亟待加強等問題。”王忠才話鋒一轉。為了進一步提升煤礦智能化建設水平,2024年5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從推進數智技術與煤炭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生產煤礦智能化改造、創新智能化建設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力爭在2025年底前大型煤礦實現單個或多個系統智能化。
“煤礦智能化建設作為一個技術含量高、涉及領域廣、實施難度大的綜合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因礦制宜,結合煤礦自身的資源賦存狀況、地質環境、開采條件等因素,積極探索應用適合本地區、本企業的智能化建設模式。”王忠才表示,近年來,淮北礦業集團以2025年建成資產、營收均超千億的國內一流雙千億企業為目標,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目前已累計建成69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覆蓋了薄、中厚、厚及特厚煤層的智能化開采。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和開采挑戰,淮北礦業集團積極推進“四化三減”和“兩智一控”建設,廣泛采用盾構機、智能化綜掘機、掘錨護一體機等前沿設備,已建成了28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截至2024年年底,淮北礦業集團除資源枯竭的礦井外,已實現了智能化礦井的全覆蓋。
“現代煤化工產業對煤炭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隨著現代煤化工技術的逐步成熟,行業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將更加廣泛,從而為煤化工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王忠才說,近年來,淮北礦業集團依托產業優勢,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全球規模最大、年產60萬噸的乙醇生產裝置經過一次成功開車,已全面進入生產運行階段。該裝置以焦爐煤氣為原料,高效產出高附加值的無水乙醇,標志著傳統產業在高端化和綠色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是傳統煤炭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煤礦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國要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錨定大型化、集群化、集約化和可持續性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大煤化工研究深度,擴大生產量,提高副產品數量,以推進煤化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王忠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