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鐘樓區深入貫徹落實建筑垃圾管理決策部署,錨定“規范化處置、資源化利用”雙提升目標,創新構建“全鏈發力、綜合施策”治理體系,通過數字賦能強服務、源頭管控嚴標準、聯防聯控聚合力,實現建筑垃圾處置量質齊升。2024年1月-2025年3月,累計完成工程備案63件,特高壓變壓器及電抗器生產提升項目、地鐵5號線等重點工程建筑垃圾處置合規率達100%。
數字賦能,“云”上備案跑出加速度。創新打造“裝修垃圾處置辦理一鍵達”智慧平臺,率先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通過開發智能小程序,將清運預約、報備審批、電子聯單等功能集成“掌上辦”,精簡申報材料,壓縮審批時限,實現“即時辦結”。構建覆蓋小區、工地、商業綜合體等7類產廢點的智能監管網絡,通過社區宣傳、上門指導等方式普及“云端申報”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24年9月-2025年3月,累計完成裝修垃圾清運審批483件,規范處置裝修垃圾25114噸,所有申報項目均實現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源頭管控,全鏈監管構建新格局。建立“分級管理+分類處理”雙軌機制,對重點工程實施“一項目一專班”服務。創新“前置審批+過程指導”工作法,通過上門服務、政策宣講、材料預審等方式,為5號線等重大工程提供全周期指導服務。推行“三定”監管模式,在全區建筑工地實行定人、定崗、定點包干,將揚塵管控、車輛清潔等7項指標納入日常監管清單。開展普法宣傳專項行動,2025年1-3月組織建設方、施工方、運輸方“三位一體”培訓10場次,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率達100%。
聯防聯控,閉環治理織密防護網。構建“企業自律+執法監管”雙重防控體系,將圍擋設置、車輛沖洗、密閉運輸、裸土覆蓋等7條指標納入硬性管理要求。建立“白+黑”巡查機制,2024年4月-2025年3月,在運河路、新冶路、312國道等重要路段設置卡口,開展聯合執法41次,通過日常巡查與專項夜查相結合,2025年1-3月查處隨意傾倒建筑垃圾和擅自設立棄置場各1起。創新政企聯動機制,與軌道公司建立信息互通、聯合執法、應急響應三項制度,將8個地鐵施工點全部納入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從源頭產生到終端處置的全鏈條閉環管理。
下一步,鐘樓區將持續深化建筑垃圾治理改革,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推動建立覆蓋收集、運輸、處置、利用的全過程標準化體系,全力打造“無廢城市”建設樣板區,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貢獻更多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