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農機局日前組織省內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企業和大戶開展問計問策活動,謀劃秸稈產業發展。
秸稈焚燒一直是政府關心、社會關注、媒體關切的一個熱點問題。自2003年以來,按照“綜合統籌,板塊推進,面上示范,整體提升”的思路和還關中一片藍天的總體目標,陜西省累計投資7320萬元用于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工作,使各類秸稈綜合利用機械達到14.5萬余臺,6年來直接為農民增收25億多元。核心區20個縣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達到80%以上。
據統計,目前全省秸稈加工利用自產自用和商品草加工企業和大戶達3000多戶,帶動秸稈機械化加工農戶18000多戶。夏季小麥秸稈撿拾打捆每噸機手收入170元左右(運輸戶收入30元左右),企業收入150多元。平均每個雇工農民季節性現金收入400元。秋季玉米秸稈飼草加工區域秸稈原料每噸收入30元左右,商品草加工戶每噸收入100元以上,共雇傭農用運輸車10萬多輛,雇傭農民60多萬人,人均季節性收入600元以上。
今年省農機局將在秸稈綜合利用機具補貼、示范田和示范基地建設、企業和大戶的庫棚設施建設、機具配置、人員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促進秸稈產業發展,力爭實現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面積1900萬畝,秸稈收貯和飼草加工達到850萬噸,全省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水平達到53%,核心區達到85%,使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源自:陜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