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核電作為清潔能源,與水電、火電一起構成了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我國已制訂出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電產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這一背景下,常州如何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完善產業鏈、培育新優勢,在我國核電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我市核電裝備制造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全市共有30多家各類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總產值近20個億。目前,我市核電裝備產品主要有壓力容器、電線電纜、閥門、專用起重設備等,門類較多,但大部分產品是二級設備和配套產品,僅有少數是主設備。
我市核電裝備制造業面臨著4大大機遇和優勢。
1、核電產業帶來的市場機遇。到2020年,我國核電產業將投入7000-8000億,其中大約4800億是核電裝備,商機無限。
2、核電裝備國產化帶來的自主創新的機遇。今后我國將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這給常州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3、有良好的裝備制造業基礎優勢。常州是我國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具有發展核電裝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容易形成產業鏈。
4、在長三角城市中有比較優勢。從長三角周邊城市來看,我市擁有30多家核電裝備制造企業,在全省都處于領先地位,在全國核電裝備制造業中已有一定的影響。同時,我市制造技術和配套能力較強,可與其他城市展開差異化競爭。
然而,我市核電裝備制造業也同樣面臨著產品技術含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規模小,缺乏準入資質;專業人才緊缺,制約企業發展;缺少政府支持,公信力不強的挑戰和困難。
為加快發展我市核電裝備制造業,作者建議:
1、成立常州核電裝備制造辦公室。調查了解我市核電企業狀況,統籌協調我市核電產業的有關工作,服務我市核電企業,增強我市核電企業的公信力。
2、成立常州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協會。建立定期會商制度,定期發布核電產業動態和需求,統一開展人才培訓,加強信息共享、資質互用,組織統一攻關,共同招投標。參與行業標準制訂,形成整體合力。
3、制訂常州核電裝備制造產業規劃。由核電辦和行業協會牽頭,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勢和我市實際,聽取核電企業的建議,加快制訂常州核電裝備制造產業規劃,進一步指導我市核電裝備制造業的有序發展。
4、規劃建立大型核電裝備制造基地。形成優勢互補的上下游產業鏈,避免重復投資,降低生產成本。
5、成立核電裝備研究院,建設公共技術平臺。建議在科教城設立核電裝備技術研究院,吸引三大核電集團的設計院和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入駐,進行產學研合作;建立公共技術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增強我市核電裝備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源自:常州日報)
6、成立核電人才培訓基地,解決人才問題。在科教城成立核電裝備人才培訓中心,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有關部門合作,既培養中高端核電人才,又培養企業急需的特殊工種人才,為我市的核電裝備企業提供人力資源。
7、加大政策支持,鼓勵企業發展。政府在土地規劃、科三經費、銀行貸款、技改貼息、人才服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扶持我市核電裝備企業快速發展,使其成為常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源自:常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