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這對我省船舶制造業無疑是一重大利好。
作為沿海大省,振興船舶工業是我省多年來的愿望,早在2007年,《河北省船舶工業發展規劃》就已通過專家組評審,山海關船廠百萬噸級造船基地建設也已初具規模。振興規劃的出臺,意味著我省造船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振興規劃強調,要采取積極的支持措施,從穩定造船訂單、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自主創新等幾個方面加快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山船重工一位負責人認為,新政從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這對造船企業是難得的機遇。此外,金融危機導致的船舶行業調整,將促進行業內重新洗牌,有利于大公司和實力強的企業實現新的發展。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有利于企業提升盈利空間,降低生產和投資建設成本。只有牢牢抓住這些機遇,才能在下一輪的大發展中迎頭趕上。
在山船重工大門口掛有兩塊牌子,一塊是“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一塊是“山海關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兩塊牌子雖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有著質的不同。從“修船”到“造船”,不僅僅是山船重工這家老牌國企在發展中的轉向,更意味著我省已經把船舶制造作為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內容。這一點,在《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十一五”專項發展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依托山海關船廠發展造船基地,建設30萬噸級船塢,形成年產100萬噸的造船能力。同時發展船用鋼料處理中心等一批與造船業配套的企業……”在我省,船舶制造業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振興規劃強調: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產業,對鋼鐵、化工、輕紡、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據悉,造一艘3萬噸級的大船,平均需要五六百名工人,從船舶主機到甲板機械、艙室配置,涉及鋼鐵、有色金屬、機械、電子、化工、輕工、建材、儀表等50多個行業,需要500多家企業為其配套。山海關百萬噸造船基地建成后,將能提供四五千個工作崗位,每年消耗鋼材25萬多噸,消耗動力燃氣3.7萬多噸,用于鋼材費用、人工費用、動力費用、運輸費用合計幾十個億。
從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來看,發展船舶工業,我省具有明顯的優勢。我省地處環渤海的核心地區,秦皇島、唐山、黃驊三大港口船舶配套工業的基礎比較雄厚。同時,作為鋼鐵大省和機械制造大省,我省也具備比較好的基礎。“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與山東、遼寧等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我省的船舶工業發展相對落后。”省船舶工業發展規劃領導小組組長徐振川說,我省船舶工業企業只有不足50家,其中絕大多數是普通造修船企業和漁船修造企業,這些船舶企業普遍規模小,生產水平低。
(源自:河北日報)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原會長王榮生指出,河北船舶企業普遍規模小,造船模式單一、品種不全,目前,河北船舶企業生產的鋼鐵船以散貨船為主,玻璃鋼船以沖鋒舟和小型救生艇為主,漁船以近海作業的木船為主。這些船舶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潤小。振興規劃明確,將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高技術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重點配套設備研發。我省應抓住這一有利政策機遇,加緊研制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潤大的化學品船、LNG船、大型游艇、豪華游艇等船舶。
“船舶制造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因此,船舶工業要發展,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撐。”業界專家認為,此次國家出臺的新政規定,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將現行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長到2012年,這對急需發展資金的河北船舶工業無疑是難得的機遇。
(源自:河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