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僅國家發改委出臺了若干政策規范和限制磷礦資源的隨意開采,云、貴、川、鄂等磷礦資源豐富地區也明顯加強了省內磷礦資源的整合力度,關停了大量小型私人磷礦,并將磷礦資源向云南云天化集團、湖北興發集團、湖北宜化集團等優勢企業傾斜,積極推進企業向磷化工等附加值更高的領域延伸,結束了以前那種對磷礦石大量無序開采、隨意壓價的混亂市場格局。
磷礦石價格飆漲"最近兩年來,磷礦石的價格還不錯!28品位的磷礦石大概在每噸320元左右。這在前幾年根本是不敢想的價格。"興發集團的司機彭師傅說。他告訴記者,三四年前磷礦石的價格才60元左右/ 噸,而且還經常擔心賣不出去。因為那個時候私人開的小礦山非常多,由于他們的規模小、投入少,開采成本極低,大規模開采后,大家就互相壓低價格向外賣,像興發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就非常難受。
據興發集團的李總工程師介紹,由于這些私人小礦一般都是"采富棄貧",即開采容易開采的富礦,隨意丟棄品位低的貧礦,也不注重環保以及安全投入,因此,總的開采成本非常低廉,即使磷礦石按每噸20 元~40元的價格出售,他們仍還有很高的利潤可賺。
記者在興發集團的保康楚烽白竹磷礦看見過這種私人開采的礦硐。這些礦硐大多是直徑在2米左右的圓形山硐,從山底向上走,每隔一段距離就會出現這樣的幾個硐口,硐口非常粗糙,硐口下面就是運輸車輛軋出的蜿蜒盤旋、無比險峻的土山路。李總工介紹,與煤礦不同,磷礦石大多處于地質層海拔較高的地方,因此,這些私人挖礦的礦硐也大多在半山腰。根據興發集團所作的標示,這些私人礦硐最高的達到海拔1300 米。
李總工告訴記者,由于這些私人礦山主要挑選富礦進行開采,所以才出現這樣一個個山硐。除了人工和必要的運輸設備,其他的采礦投入基本為零。但興發集團在采礦方面的投資就非常巨大,僅僅這座礦山預計的采礦投資預算就達到1.96億元,主要是為了保護環境、防止開采過程中浪費資源。"近年來,磷礦石價格的上漲,主要還是得益于國家加 大對私人開采礦山的整頓、治理,以及大力扶持大型磷化工企業發展。 "一家上市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表示。政府的作用已顯現"不可否認,磷礦石價格的上漲與政府大力整治磷礦資源的無序開采、無序競爭息息相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其實才是磷礦資源市場價值得以體現的幕后推手。"
從宏觀上講,政府部門控制磷礦資源的無序開發、無序競爭是出于節能環保的目的。其實,據有關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節能環保方面的考慮,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將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也有經濟發展方面的考慮。
(源自:中國礦業報)
該人士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某產磷縣單純發展礦業經濟,那么以年產200萬噸磷礦石為例,該縣得到的產值可能在4億元左右(按照每噸200元的價格計算),并且這種產值還要看磷礦石的市場行情,如果產能過多,礦石價格下跌,可能還達不到4億元的產值。
但是,如果引入有資金、技術等實力的磷化工企業,并把礦山交給這些企業進行磷化工深加工,就可以產生多重經濟效應。一方面這樣可以增加當地的工業投資規模,并增加當地的工業產值(產值的增值效應是原來的3倍~4倍) ;另一方面,工業產值的增加將帶來稅收等財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也可以極大地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
正是在這種思路之下,才有了興發集團收購保康楚峰公司的白竹磷礦、澄星股份在云南宣威投資興建磷電一體化項目等磷化工企業的跨區域發展。
不過,該知情人士表示,隨著近年來礦產資源的戰略價值日益顯現,目前,地方政府更傾向于將資源集中到本地區的優勢企業手中。比較典型的就是云南省政府對云天化集團的大力扶持。經過2000年以來對云南省內磷化工企業和磷礦資源的整合,云天化集團已基本上將云南省內重要的磷化工企業和磷礦資源收歸麾下。云天化集團也因此成為云南省乃至全國磷化領域效益、實力最強的公司之一。
據了解,在云南省的示范下,湖北、貴州、四川等省份也紛紛效仿,形成了磷礦石資源集中到當地大型國企和優勢企業手中的格局。其中,云南的磷礦資源主要集中到云天化集團、南磷集團和澄星股份;湖北的磷礦主要向興發集團、宜化集團、洋豐、黃麥嶺和大峪口等集團集中;貴州主要集中在宏福和開磷;四川主要是龍蟒集團以及清平和金河磷礦。
(源自:中國礦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