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來,印刷準備時間在急劇減少。由于油墨預設定、自動換版和其他創新功能的出現,從一個活件轉向下一個活件的過程可以只在10分鐘內完成。就這一話題,幾家頂尖級的印刷機生產商突出介紹了適合生產周期短、印刷份數少的活件的技術。隨著德魯巴國際印刷及紙業展覽會的舉行,行業能夠期待看到更多的技術進步。本版編譯了《美國印刷人》今年第4期的相關內容,以滿足行業之需。
小森:更快、更大、更智能
小森美國公司的單張紙產品經理Doug Schardt先生認為短版活件的份數在持續減少。雖然技術在獲得最大生產效率方面具有決定性的地位,但經理們也不能袖手旁觀。他說:“某家擁有4或5臺舊設備的印刷商即使購買了一臺全自動的印刷機,一般也不會因新加入的印刷機而提高生產標準。它就如同一匹被強健的挽馬包圍的賽馬一樣。”小森公司的客戶能夠享受“健康檢查”,從而確保其設備具有最高的運轉效率。
人工智能將繼續把印刷機推向精密復雜的新水平。Schardt說:“雖然印刷機不能思考,但它們能夠基于數據做出選擇。”
德魯巴為小森公司的Lithrone SX40提供了展示舞臺。該設備速度高達18000張/小時,能印刷幅寬為41英寸的紙張。當Lithrone SX40開始以12000張/小時的速度印刷時,就能夠大量地節省時間和紙張。Schardt說:“當印刷機在加速時,油墨和水不會穩定。一旦速度達到12000張/小時,就逼近了設備運行速度,因而此時開始給紙才算合理。”
全自動換版功能實現了在2分鐘內更換6塊印版,同時不斷地移除印版。通過使用控制所有上墨功能、空氣和套準預設定的軟件,可更進一步地節省印刷準備時間。
小森的按需轉換展臺將在其單張紙印刷機上展示帶高級接口的小森KHS-AI(快速印刷調色系統)。該系統的自學功能可以記錄操作人員針對CIP4下載信息所作的任何改變,并將之用于后來的活件。這臺設備能夠“感知”印刷狀態,持續自我更新而作出反應。
當變量發生變化(例如,墨輥收縮)時,自學功能知道應該調整與所需墨量相關的墨鍵。Schardt說:“結果是你非常迅速地獲得理想的油墨密度。”小森預調墨系統的智能化序列功能部件能夠自動進行色彩糾正和調整。在一個活件接著另一個活件的情況下,印刷商可以從三項可預編程的自動操作中選擇最合適的一項,以完成印刷機的設定。這些自動操作包括脫墨、清洗、預上墨、換版和全自動印刷準備,操作者就能夠選擇“一天的開始”、“活件更換”、“一天的結束”等模式。
(源自:中國新聞出版報)
海德堡:短墨路設計 帶來高效率
在2006年的美國芝加哥國際影像交流展(Graph Expo)上,海德堡首次展示了用于20英寸速霸52的Anicolor無墨區供墨系統。該系統的無鍵上墨和網紋輥技術使其能夠保持始終一致的墨膜厚度。雕刻網紋輥將油墨從墨盒中傳遞到靠版墨輥上,接著油墨被傳遞到預先潤濕了的標準膠印印版上。據報道,一份四色活件在這種印刷機上的印刷準備約花費7分鐘的時間,只要使用10~20張如此之少的紙張就能印刷出合格樣張。
海德堡美國公司的單張紙產品管理總監Joerg Daehnhardt先生說:“我們正在縮短印刷準備的時間,只要上版和清洗橡皮布就夠了。一旦你完成了這兩樣工作,你就可以準備印刷了。”
Anicolor供墨系統組合了膠印和柔印元件。Daehnhardt介紹道:“一方面,你使用標準的膠印印版、油墨和潤版單元;而另一方面,你也使用了在柔印或者網紋涂布單元中不可或缺的網紋傳墨輥。”不同于要求操作者監控16根墨輥的常規膠印設備,Anicolor 供墨系統的操作者實質上只要處理兩根墨輥。Daehnhardt說:“你的目光在網紋傳墨輥和靠版墨輥上沒有停留多久,便已經轉移到印版上了。這是一個短的墨路設計。”控制網紋輥的溫度是油墨計量的關鍵。操作者在印刷機的控制臺上升高或者降低溫度,從而傳遞理想的墨量。
(源自:中國新聞出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