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法承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之重,收獲機械廠家正集體掀起新一波漲價風潮。而這股風潮的力度之廣,也將是近年來罕見的一次。
眼下正處于自走式小麥機的大規模銷售前期階段。據記者了解,一些企業已經提高了價格,有的正在醞釀之中。國內收獲機械的知名企業如福田雷沃重工、山東金億、山東時風、山東巨明等企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單臺自走機的價格上漲了1000元-1500元不等。
漲價皆因鐵礦石、焦炭等煉鋼原材料價格的一路飆升,占收獲機械生產原材料重量80%左右的收割機用鋼板價格自然再攀新高。據山東金億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營銷公司常務副總王言學介紹,目前一臺自走式小麥聯合收獲機的重量在5000公斤左右,而按鋼材價格一路飚升了30%,再加上其他原料價格的上漲,平均單臺成本上升了1000元以上。在生產成本日漸升高、農民購買力并不見好轉的形勢下,收獲機械的生存與抗風險能力受到嚴峻考驗。
事實上,包括收獲機械在內的農機行業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持續多年,橡膠、駕駛室用玻璃等價格日漸攀升,而去年年底國內多家農機生產企業主要的鋼材供應商均宣布大幅調高國內鋼材期貨的銷售價格,上漲幅度為4.3%~8%。“對于農機企業來說,近年來成本的持續上漲,已經讓廠家習慣了應對成本福田雷沃重工一位人士認為,鋼材等原材料漲價對收獲機械行業洗牌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絕對因素。收獲機械產品本質上還是屬于差異化的商品,最后還是看誰能推出更好的產品,誰能把營銷做好,把成本控制做好,才是生存的根本,沒有新產品、營銷做不好的公司,即便沒遇上成本上漲,也會逐漸被市場淘汰掉。
成本的增加正在擠壓農機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通過營銷手段避免將鋼材漲價的壓力傳遞到市場上,成為化解危機的上策。總體來說,對于農機行業收獲機械這種利潤率水平較低、產品更新換代相對比較困難、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2車型,剛性的成本上漲對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于像約翰迪爾這樣的外資企業來說,本身的利潤相對較高,與目前國內市場上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的收獲機-2車型也不一樣,目前高附加值產品的利潤空間還比較大,成本增加帶來的壓力或許相對較小。
一位廠家人士表示,如果成本一再上漲,不排除還有漲價的可能。與降價為主旋律的汽車行業不同,農機行業的價格戰在近兩年并不是很明顯。但是在這場成本上升的勢頭面前,收獲機生產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提高產品附加值是企業在各方面成本都有增無減情況下的必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