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通常來自于老舊建筑的拆遷后產生的廢料,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許多小區或者工業企業裝修過程中也產生了諸多廢棄物,這類建筑垃圾通常在當時來看,是價值不大的產品,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用不到被扔棄,并不代表這類物品就失去了價值,相反,這些只是被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在一些大城市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建筑垃圾循環利用已經成為了主要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國外在建筑垃圾循環利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對我們來說,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一般分為低級利用、中級利用以及高級利用,目前發到國家資源化利用集中在低級及中級利用,如美國現場分揀利用,一般性回填等低級利用占比約50%~60%,作為再生骨料用于建筑結構、道路穩定層及制備磚及砌塊等約占比40%。美國伊利諾伊州建筑材料回收委員會的WilliamTurley報告指出,美國再生骨料占全部骨料總量的5%,再生骨料中約68%用于道路基層和基礎,6%用于拌制新混凝土,9%用于拌制瀝青混凝土。還原成水泥、瀝青等高級利用占比很低,受制于技術、投入與產出限制。德國、芬蘭等國家依托其礦山機械基礎,形成了成熟的建筑垃圾處理工藝及成套裝備。目前世界上較大的建筑垃圾處理廠就位于德國,該廠每小時可生產1200噸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與德國相比,日本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細化程度更高,設備所屬功能也更為先進和專業。建筑垃圾的分選程度決定再生產品的附加值,除了常規振動篩分、電磁分選及風選等方式外,還包括可燃物回轉式分選設備、不燃物精細分選設備、比重差分選設備等其他先進設備。日本、美國、德國、荷蘭、英國等發達國家在試驗的基礎上已經建立起相應的規范、指南,以規范再生材料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已經有了再生材料結構應用的成功范例。
我國對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觀念也有了很大提升,但從產業化發展來看,距離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很大的距離。從公司設計和承建的客戶案例來看,國內對建筑垃圾的利用主要是將其破碎、篩分、分類后按照成分的不同,被再次利用。比如,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骨料,可用來做路基填埋、生產免燒磚混凝土砌塊等,也算是對部分物料做到了循環利用。但同時,我們也要正確認識到,在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率上,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應當物盡其用,盡可能做好每一類物品的合理利用,避免垃圾循環利用過程中再次產生新的垃圾,這也是各個部門、廠家應當在發展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的同時需要不斷提升的地方。公司在建筑垃圾處理的領域不斷提出新的理念和思路,圍繞國家環保政策,以造福社會服務客戶為理念,將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的優點不斷完善,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加可靠經濟的方案方式和技術設備。本文信息標簽:建筑垃圾處理方式,建筑垃圾處理方法,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建筑垃圾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