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新疆將進一步提高油、氣、煤、鹽資源在區內加工的數量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業鏈,建設一批大型化工項目。新疆將成為國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國內最大氮肥、鉀肥生產基地和國家重要的原油、天然氣、成品油戰略儲備基地。
3月5日,新疆發布的《新疆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透露,“十二五”期間,新疆將累計完成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2700億元人民幣,化工行業總產值要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實現年均增長15%。
《規劃》要求,按照國家規劃在獨山子和鄯善建設國內最大的原油儲備基地,在烏魯木齊地區建設成品油儲備基地,并在此基礎上提高現有煉廠規模,到2015年將形成獨山子石化、烏石化和克拉瑪依石化、塔石化4個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基地。
依托自治區煤炭資源的優勢,在“十二五”期間引進一批大型煤化工項目,加快建立伊犁、準東、庫-拜、和-克煤化工基地建設。依托自治區煤炭和原鹽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電—高載能產業一體化”,有力支持鹽化工以及精細加工產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將建成羅布泊、吐哈、烏昌、石河子、庫拜五大鹽化工基地。
化工行業是新疆經濟發展極具增長潛力的重要支柱產業,但也是高危行業,一旦發生重特大事故,往往會造成嚴重后果和重大社會影響。目前,新疆化工行業還存在安全監管能力亟待提升、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尚未建立、地方中小型企業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化工行業安全規劃滯后等問題。其中,自治區中小型化工企業所占比例較高,約占70%。
為此,《規劃》提出加強和完善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的法規制度、監管體系以及保障體系、應急救援體系等方面建設。
《規劃》還提出,自治區要堅持優化布局,完善安全準入管理制度,完成城區內高安全風險的化工企業搬遷、轉產或關閉;對自治區現有化工企業逐一核查登記,核查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化工企業,制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分類、分期搬遷、進區入園工作方案;嚴格控制和規劃自治區新建劇毒化學品生產企業布點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