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集團與山西、內蒙古、陜西等資源富集省區地方政府積極合作,目前可控煤炭資源量達到435億噸,比2008年翻了一番,新增資源主要位于晉、陜、蒙、新等地。據介紹,中煤集團擬建設山西、蒙陜、江蘇、黑龍江、新疆五大基地,核心是建設平朔循環經濟示范區和蒙陜煤電化基地。
正在爭取資源188億噸
從2008年到2011年,中煤集團原煤產量從1.14億噸增長到1.64億噸,營業收入從712億元增長到1150億元,利潤總額從113億元增長到162億元。集團制定的《中煤集團2010—2014年發展規劃》和《中煤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實現經濟總量翻番、再造一個新中煤的戰略目標。集團人士介紹,目前中煤集團正在爭取的資源量達188億噸,生產和在建煤礦產能達到2.58億噸,“十二五”期末煤礦產能將超過3億噸。
近年來,中煤集團通過不斷的結構調整和業務重組,構建了圍繞煤炭綜合利用、優勢互補的完整產業鏈,向煤炭生產與貿易、煤化工、發電、煤機制造、煤礦建設為主業的億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轉型。
中煤集團以增資擴股方式控股山西金海洋公司,新增資源量11億噸、煤炭產能1020萬噸,鞏固了晉北的區域優勢;與內蒙古博源集團達成合作,控股其“兩礦三化”,增加優質煤炭資源22億噸、煤炭產能2000萬噸;爭取山西省政府支持,成為山西地方煤礦整合主體中唯一一家中央企業,在大同、朔州、臨汾等地整合煤礦54座,整合后保留22座,產能提升至2880萬噸;收購大唐集團持有的銀河鴻泰公司股權,實現對該公司的絕對控股,增加沙拉吉達井田煤炭總資源量16.6億噸;與延安車村煤礦合作,建設規模300萬噸/年的禾草溝煤礦。不僅如此,中煤集團擴張的腳步還邁向了海外,第一個海外資源項目——澳大利亞哥倫布拉勘探項目獲得資源量12.97億噸。
擬建五大基地
中煤集團介紹,集團近年來新增資源主要位于晉、陜、蒙、新等地,集團提出加快建設山西、蒙陜、江蘇、黑龍江、新疆五大基地的區位戰略,核心是建設平朔循環經濟示范區和蒙陜煤電化基地。
目前,中煤集團平朔礦區已建成國內首個億噸級露井聯采現代化礦區,并將建成全國最集中的低熱值煤發電示范基地。蒙陜基地一大批煤礦、煤化工、煤機裝備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新疆、江蘇、黑龍江基地也在有序建設。中煤集團產業布局將由平朔一枝獨秀向平朔、蒙陜兩大引擎互補、五大基地齊頭并進的格局轉變。
中煤山西平朔礦區形成了以煤為基礎的“煤—電—鋁—建材工業”產業鏈和以土地復墾為主線的“農—林—牧—藥—生態旅游”產業鏈,構筑了煤炭生產、煤矸石發電、煤炭冶金、煤化工業、煤鏈物流、綠色生態、工業旅游七大產業板塊,并成為“七業”協調發展的園區性綜合能源企業,如今已形成平魯煤化工園區、朔州富甲硅鋁、輪胎園區和平朔機械加工園區。
中煤金海洋公司以“產業耦合、資源利用、閉路循環、吃干榨凈”為目標,相繼建起干法水泥廠、煤矸石電廠、煤矸石燒結磚廠、硅錳合金廠等一批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的循環經濟項目,形成了集煤炭生產、皮帶輸送、洗選加工、發運銷售、冶金化工、新型建材及現代化服務業于一體的大型低碳循環經濟能源基地。
江蘇大屯礦區以煤電鋁運產業鏈為核心,形成了“一縱五橫”的循環經濟框架。即以煤為主帶動電、鋁、運產業鏈綜合經營的主干線,而圍繞這個產業鏈,積極拓展“煤矸石、煤泥—發電”、“矸石—充填復墾”、“粉煤灰—防滅火材料”、“粉煤灰、灰渣—建材”、“礦井水和生活污水—中水回用”。
作為發展的第二引擎,中煤集團高起點建設蒙陜基地,“十二五”期間,中煤集團將在該地區投資2000億元,建設母杜柴登、納林河二號、門克慶、葫蘆素等一批設計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特大型煤礦,350萬噸大化肥、300萬噸二甲醚、60萬噸甲醇制烯烴等世界級煤化工項目。截至目前,蒙陜基地初見雛形。(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