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化危為機,謀定而后動,以創新推進企業戰略轉型,穩步實施流程再造。以此為標志公司在新的高度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中的大背景下,中信重工各項指標持續向好,利潤指標穩定增長,企業運營呈現出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中信重工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持續創新推進轉型發展
伴隨2004年以來的“二次創業”,中信重工在“十一五”期間實現了由工廠制到公司制、由生產型到研發型、由內向型到外向型的“三個轉變”。公司的發展層次、規模和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刻變革,裝備制造業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戰略轉型期。
曾經不斷超越自我,執著追求企業發展的中信重工,在這場歷史性的大變革中毅然決然選擇了新的戰略轉型。即:在內涵上,從制造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在商業模式上,從主機供應商向成套服務商轉型;在外延上,從本土化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型。這次轉型的戰略目標在于不斷構建公司新的生命曲線,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謀求新的發展。
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一次新的戰略轉型,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轉變。不僅符合世界經濟發展方式變革的一般規律,更關系到我們在未來發展中能否擁有新的引擎,在未來競爭中能否獲得新的優勢,在市場風云變幻中能否立于不敗。
這不僅是中信重工謀求自身發展的戰略抉擇,更是一份引領中國裝備制造業創新、迎接國際挑戰的責任與使命。
中信重工以“創新”為核心理念,通過持續創新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最根本的創新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即由單純的生產制造模式轉變為“核心制造+成套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工業項目最優解決方案和“交鑰匙”工程。
著眼于系統創新,中信重工構建了集工程成套、產品技術、制造工藝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創新營銷模式,大力實施技術營銷一體化戰略。創新生產管理模式,發揮生產指揮中心智能化生產組織平臺的作用,實現生產的精細化管理。創新服務理念,建立起用戶服務、大客戶服務、備件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客戶服務體系。集國有企業的傳統優勢、外資企業的創新活力、民營企業的激勵機制為一體,形成了中信重工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的體制機制。基于“以人為本,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人才理念,中信重工創新人才使用管理模式,推進人才工程,激發人才隊伍的創新活力,為企業源源不斷提供持續創新的動力。
技術先導成就競爭優勢
堅持技術先導戰略,中信重工站位高端,瞄準前沿技術,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優勢,構建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三位一體”技術研發體系。
為支撐“三位一體”研發體系,該公司建立了工業實驗室、數字模擬實驗、國際技術標準和基于云計算的技術研發等四個研發平臺。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清華大學等20多所國內外知名院校開展了廣泛深入的項目合作。設立了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形成了國內外、產學研聯動集成創新的開放式研發格局。建立了技術專家、學術帶頭人、優秀技術人才梯隊,打造了一支包括外籍專家在內的高素質創新團隊。
2012年,該公司通過與SMCC簽署獨家買斷其知識產權的協議,從而迅速成為全球最先進的選礦工藝技術服務商。公司首創的低溫介質余熱發電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并向多領域縱深發展。形成了以水泥余熱發電、干熄焦余熱發電、燒結窯余熱發電及硅冶煉爐余熱發電為代表的低溫介質余熱發電技術。該公司集新型干法水泥、余熱發電、礦渣微粉、城市垃圾處理為一體的綠色復合新型干法水泥工藝技術推向市場。組建變頻技術研發中心,高起點開發高壓變頻技術裝備,向電力電子高新技術跨業發展。
為打造技術先導型企業,中信重工開發擁有了“年產千萬噸級超深礦建井和提升裝備設計及制造技術”、“年產千萬噸級移動和半移動破碎站設計及制造技術”、“日產5000~12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成套裝備設計及制造技術”、“雙壓純低溫余熱發電、干熄焦余熱發電成套工藝及裝備技術”、“日產800~1200噸低能耗智能化活性石灰成套裝備設計及制造技術”、“利用水泥生產線無害化處置生活垃圾技術”等20大項核心技術。目前,該公司正加快垃圾處理、干熄焦和燒結礦余熱發電、硬巖掘進機、復合綠色水泥成套、褐煤提質等項目的產業化推廣,強力推進高壓變頻技術的開發應用,以核心技術的突破做大做強自動化產業,培育公司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新興高技術領域。形成了中信重工大型化、高端化、集成化、成套化、低碳化的綠色產業新格局。
為實施技術先導戰略,該公司在技術人才上構建了由一線技術人員、首席設計師與首席工藝師、海內外首席技術專家和院士專家顧問委員會形成的多層次技術研發團隊。4月,聘任美國專家任職公司熱加工CTO。5月,聘任9名在公司各產業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為企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術領軍人物為第一批首席技術專家,進一步深化“人才工程”,構建高端技術創新團隊,激勵企業創新發展。6月,外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6名,持續提升公司在熱加工、選礦工藝裝備、變頻控制、水泥工藝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借力高端智力資源,公司組建成立了以劉院士為主任委員、鐘掘院士為副主任委員的由13位院士、專家組成的院士專家顧問委員會,形成了一支集業內各領域科學泰斗組成的高層次專家團隊和高智力創新載體。
公司建立制度機制,通過榮譽表彰、年度創新基金、重大研發項目招標、科技進步獎、固定津貼加年終技術獎勵等多種手段和方式,有效激勵科技人才各盡其能、創造價值,為實施技術先導戰略、形成競爭優勢提供了強力支撐。
圍繞2013年簽約的8項重大研發項目,中信重工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加快推進新技術產業化速度,取得重要突破。上半年,公司完成新產品試制13項,新產品鑒定1項,獲得專利20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公司首個國家973計劃課題———“大型磨礦設備關鍵技術研究”通過驗收。公司獲評河南省優秀創新型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覫5米硬巖掘進機全面進入總裝調試。公司自主研發的首臺套10kV高壓變頻器順利完成設計開發及出廠測試,6kV高壓變頻系統試制基本完成,成為公司上半年技術研發的最大亮點。變頻產業已經成為公司全新的產業板塊,在手執行的已經有15套變頻訂單,下一步將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推廣。
人才培育模式的不斷創新,技術創新平臺的持續完善,一批科研項目的陸續突破,使得中信重工的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進一步提升了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競爭優勢。
成套服務駛向經營藍海
成套服務,是“十二五”發展戰略性的抉擇,是中信重工未來發展之路。這不僅是簡單的商業模式轉化,而是現代服務業與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實質上意味著深層次地、根本性地轉變企業的發展模式。
依托技術、裝備和品牌優勢,中信重工致力做多領域、有特色的成套服務商。目前,公司基本形成了水泥、石灰、余熱發電、球團、干熄焦等板塊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均衡發展的格局。2012年成套產業占公司訂貨總量的53.27%,實現收入占到營業總收入的27.36%,有效拉動了經營規模和效益水平的提升,形成了以高端制造和成套經營為突出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奠定了中信重工在國內外經濟持續下行的巨大壓力下保持穩健前行的堅實基礎。
圍繞核心制造,公司建立和完善用戶服務、大客戶服務和備件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客戶服務體系,致力于與客戶形成長期戰略合作聯盟,為其提供深度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實現服務增值。今年2月,深度融合現代化的信息通訊技術,公司新型客戶服務體系投用。依托這個平臺,中信重工可為遠在天邊的客戶提供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姆式的優質服務,實現從傳統服務增值理念向現代服務產業的轉變,打造服務產業核心競爭力,使客戶體驗到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
依托新型客戶服務體系,中信重工在全球推出自己的服務品牌,并率先在SINO鐵礦項目和巴西取得突破。將服務作為一個獨立產業,以國際服務、國內客戶運行監控、客戶系統設備升級改造為切入點,中信重工將努力把服務產業打造成公司新的增長亮點。
成套市場上,公司中標福建海峽水泥余熱發電項目,簽訂內蒙古新隆順特鋼、山西中升鋼鐵礦渣微粉工程主機設備,并總包烏茲別克斯坦EGL公司年產50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實現了中信重工成套在中亞市場的新突破。
4月,公司與包頭吉宇集團簽訂EPC工程總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礦山開采設備與工藝、鐵精粉生產線、尾礦再選生產線、鋼鐵冶煉及球團領域、純低溫余熱發電等節能環保產業鏈、高效活性石灰、礦渣微粉生產線等一系列EPC工程總包上展開合作。
5月,與泰國第一大水泥生產企業SCG公司,就其在柬埔寨新建的KCC二線日產2500噸水泥生產線項目簽訂EPC總包合同。彰顯了公司在水泥總包項目上的實力,對公司海外總包項目的拓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6月,成套市場持續發力。5日,與錦州三鴿水泥簽訂“綜合處理錦州市城市生活垃圾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項目建成后,將達到日處理城市陳化生活垃圾200噸。同時,預示著公司的垃圾處理技術從日產垃圾處理發展到陳化垃圾處理。13日,與黑龍江鑫昌泰集團簽訂水泥EPC工程總包合同。公司將為鑫昌泰集團提供兩個年產150萬噸水泥粉磨站,兩個年產60萬噸水泥粉磨站,一條日產6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及配套余熱發電工程,一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含城市垃圾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余熱發電)等6個項目的工程總包服務,項目將分期實施。23日,與金徽礦業簽訂提升機成套項目協議,包括主機、高壓變頻電控系統、恒減速智能閘控系統、安裝工程等成套項目。
隨著成套市場的火熱,成套項目建設也迎來高潮。太鋼哈斯科鋼渣綜合利用項目、年產15萬噸褐煤提質成型項目、湖北竹溪余熱發電等一批成套項目陸續投產,進一步提升了中信重工成套市場的知名度。
僅5月份,就有多個總包項目開工或竣工。月初,江門嘉洋礦渣微粉項目開工。21日,公司總包的國內首條高嶺土綜合開發利用生產線開工建設。該項目集水泥熟料生產線、15MW低溫余熱發電、垃圾處理、礦渣微粉處理、煤矸石煅燒等技術一體,是中信重工EPC總包的首條集多種新技術為一體的、典型的資源綜合利用開發項目。22日,公司總包的宛北水泥日產32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竣工投產。從設計施工到竣工投產,公司通過金融服務加成套服務,僅用不到10個月時間,創造了中國新型特種水泥建設的新紀錄。27日,由公司總包的揚州泰富揚州泰富2×300萬噸球團窯項目首條線成功試生產。該項目按照工藝最優、流程最短和布局科學化設計,主體設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是中信重工在球團總包領域的又一標志性項目。
向成套服務商轉型,中信重工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推動企業通過內涵增長實現效益的增長和競爭力的提升。
全球布局走出發展新路
沒有國際化,就沒有企業的拓展空間。因此,國際化始終是中信重工創新發展模式、謀求發展空間的重點路徑。國際化進程已駛進中信重工的價值收獲期。公司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分工與合作體系,以全球化布局參與高端市場競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平臺上快速成長,逐步從產品國際化、組織國際化走向要素國際化,在更高的水平上布局國際市場。
著眼全球化戰略布局,中信重工將國際市場定位于歐美、澳洲、南美、南非、俄羅斯、印度等高端市場和新興市場,組建了中信重工澳大利亞公司、南非公司、巴西公司和印度、俄羅斯辦事處,形成了全球化營銷與服務網絡,使自主品牌技術和產品直面國際終端客戶。
2012年,全球市場持續低迷,但對于中信重工而言,卻是國際化進程中最具突破性和挑戰性的一年。公司在海外搭建了國際研發平臺,并順利進入研發階段,海外業務的營銷、研發和服務三大功能基本形成。技術與營銷、營銷與服務、總部與海外公司深度融合,國際市場全面拓展,海外資產為中信重工創造了良好效益,國際市場訂單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全年實現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14.18%。隨著海外機構與團隊的不斷壯大,中信重工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國際化公司。
今年前4個月,中信重工的國外備件訂貨已達3000萬美元,超過了2012年全年的訂貨總額,增幅超過40%,標志著中信重工備件產業在海外市場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特別是公司的鑄鍛件產品,借助備件產業成功推向國際市場。
在國際服務領域,公司以西澳鐵礦一線順產為目標,由任沁新董事長率專家技術團隊夜以繼日奮戰在澳洲西部,樹立了中信重工國際服務新樣板。同時,公司國際成套業務在東南亞市場進展迅速。公司簽訂了泰國SCG公司水泥生產線EPC總包項目,首次把余熱發電節能環保項目打入印度,彰顯了公司在水泥總包項目上的實力。
繼續深化國際化戰略,持續推進國際化進程,中信重工將進一步完善海外布局和營銷網絡,組建或重組智利、南非、北美、印度公司和技術服務公司,形成更加廣闊的市場覆蓋,提升中信重工的品牌影響力,強力拓展全球市場,實現總量突破,為公司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誠信文化激涌源頭活水
優秀的企業文化成就優秀的企業。公司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入挖掘企業歷史實踐凝結的文化底蘊,創新培育出以鑄就百年基業為使命,崗位誠信為核心,經營理念為基礎,創新發展為靈魂,焦裕祿精神為精髓,崗位誠信體系為特色,崗位行為規范為支點,提升人力資本為目標的誠信文化體系。
公司把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的制度建設、流程建設和員工行為規范中去,通過持續深化推進文化管理將企業塑造成為一個充滿生機的生態系統,有效推動了中信重工發展方式的轉變,成為驅動企業轉型發展的巨大力量。
公司成功樹立和推出了時代先鋒———新時期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楊奎烈,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為公司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公司上下廣泛開展和深入推進“學奎烈、見實效”活動,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以楊奎烈為榜樣,從董事長、總經理到各級管理者和一線員工,視工作為事業和生命,敢為人先、拼搏奉獻在營銷、科研、服務、技改和生產第一線,以非常的思維、非常的斗志、非常的干勁和非常的措施,開創性的去工作,認真抓落實、求實效,凝聚了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企業文化形成的軟實力已成為中信重工科學發展生生不息的活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