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怎么處理?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一家企業將垃圾變成了生物碳粉,制成了肥料。
平和質監局昨日透露,當地一家公司研發出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質再生處理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目前該企業已進行試生產。將垃圾變成肥料,這在漳州市還是第一家。

黃先生一家三口,住在平和縣城的廣寶花園。
剩菜、剩飯、果皮果核、廢棄的塑料袋、茶葉渣……每天早上,黃先生都會趕在垃圾清運車到來之前,把前一天家里產生的垃圾,打包丟進小區垃圾桶。

每天,垃圾清運車會準時開進小區,把垃圾清理干凈,拉到幾公里外山格鎮一個地處偏僻的企業。在這里,城市生活垃圾進場后,經過分選、除鐵、風選、水洗、破碎、擠壓、烘干等設備的處理,泥沙、石頭等無機質的物質會通過特定的設備輸送出去另行處理;污水會通過管道進入污水處理設備中;而經處理過后的有機質物質,會經過4道破碎機破碎,然后進入熱解碳化爐,經過600攝氏度到800攝氏度的高溫化學分解,生產出生物碳。
“一般10噸垃圾,就產生1.5噸的碳粉”,公司負責人李曉曦介紹,他們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醫療垃圾、大宗的建筑垃圾。由于企業只在試運行,還未大規模生產,等大規模生產后,垃圾經過處理還會產生一些無機成分,將來會開發出建筑用的基磚。而碳粉則是制造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的主要原料,“可以說,1噸城市生活垃圾,可以生產出1噸的肥料”。
而經過檢驗,碳粉中的重金屬成分均遠小于國家規定要求范圍。
生活垃圾、污泥、餐廚垃圾等廢棄物處理,是困擾城市發展的世界性難題。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2.5億噸。這些年,僅平和縣城的城市垃圾日產生量就達到了五六十噸。李曉曦稱,企業的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量是60~150噸,今后除了平和縣城外,周邊鄉鎮的城市垃圾也將在此進行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不會產生空氣污染,也不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