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鉬集團采、選、冶、加工和科研一線,廣大員工憑著無窮的智慧和豐富的經驗,通過小改小革和創造發明,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進一步激發員工技術創新積極性,在降本增效、提升安全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金鉬集團工會自2012年起,每季度開展員工技術創新評比活動。繼第一屆之后,第二屆金鉬集團員工技術創新的5個命名項目,從190項創新成果中脫穎而出。
“張歲虎鉬粉篩分機”
“張歲虎鉬粉篩分機”雖以張歲虎命名,但卻是金鉬集團鉬金屬公司鉬粉二分廠生產工藝技術操作員工集體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2013年,金鉬集團鉬粉低溫爐自動化篩分系統時常出現這樣那樣的毛?。航o料口堵料,篩網孔隙堵料,破碎腔內積料……整套設備開開停停,無法正常生產。只得人工過篩,鉬粉粒度大小不均勻,滿足不了客戶需求。
張歲虎作為分廠年輕的技術員,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了認真分析,集結其他年長操作人員的實踐經驗,大伙齊心找到了原因:進料口坡度太小,物料粘度較大,擠壓力較小無法下料;破碎腔結構為空心結構,強行擠壓過篩,篩網破損頻繁。
病根找到了,張歲虎組織大伙協力攻關,經過反復實踐摸索,拿出了改進方案并付諸實施。將原篩分機構內轉棍、U型篩網去掉;原篩分機構的腔體當做下料口,在下部添加1臺旋振篩;旋轉篩采用持續運轉,確保了篩子內不積料,篩上物通過上料口可及時排出;篩分機篩網根據過篩要求隨時進行更換。
這一改進效果極佳:解決了篩料過程中的堵塞問題:實現了在線自動篩分,不用重新進行人工過篩;產品可根據客戶需求過不同篩網,滿足正常生產的需求;篩分機出現故障時,不影響整套自動化設備的運行;降低廢品300公斤,成品率提高0.04%,減少操作人員1名,每年節約篩網費用64800元。
“李金倉球磨機給礦漏斗”
金鉬集團最大的選礦廠——百花嶺選礦廠,2011年9月1日投產了一條日處理礦量10000噸選鉬生產線。可是Φ5.5×8.5m大型球磨機在生產過程發現給礦漏斗結構設計不合理,底部和皮帶給礦正面襯板磨損過快。每25—30天就要停車對個別磨漏的襯板進行更換,每次更換停車3-4小時。這嚴重影響著球磨機的運轉率,襯板消耗量大增,特別是增加了檢修人員的勞動強度,礦漿溢流污染了作業現場。
李金倉是這條生產線上的一名檢修鉗工。愛動腦的他憑著多年生產一線的檢修經驗,對給礦漏斗襯板磨損現象進行分析,找到了原因,決定重新設計改進漏斗。2013年4月11日,他利用萬噸生產線系統停車的檢修機會進行改造,將原漏斗的傾斜底部改為平底,做成凹狀,在運行中沉積300mm厚的鋼球,形成耐磨層,做到了底部襯板永不更換。將漏斗的寬度增加400mm,改變皮帶落礦點及旋流器沉砂落礦點,使落礦點由漏斗側面變為底部堆積層上。在旋流器沉砂沖擊部位懸掛4層廢皮帶,緩沖了沉沙的沖擊力,底部的礦粒形成襯板保護層,延長此處襯板使用壽命。該給礦漏斗使用至今沒有檢修過。
經測算,此項目提高球磨機運轉率0.55%;年節約襯板費用4萬元;特別是降低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
這一個個技術創新項目,就是一朵朵凝結著智慧和經驗的奇葩,綻放在鉬采、選、冶、加工生產一線的各個崗位上,招引和激勵著廣大員工立足崗位,發揮聰明智慧,總結操作經驗,開展技術創新,為金鉬集團生存發展輸入了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