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石城縣工業園內的員工在生產線上忙碌。據了解,該公司目前正在趕制非洲加納客戶訂購的一批洗礦選礦一體機。熊鑫特約記者陳小強攝
石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由2014年年初全市第13位上升至第7位、第4位,再到連續5個月排名全市第一,年度增速亦居全市第1位。在面對全球經濟形勢下行情況下,石城縣是如何繪出這樣一條靚麗的“上行線”,實現逆勢上揚的呢?近日,記者深入石城縣工業園區和企業生產現場,探尋石城工業逆勢發展的秘密。

小與大的演繹——
小微企業升格規模企業
石城縣昌浩服飾織造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小微企業,今年已正式步入該縣規模企業行列。該企業負責人陳俊兵對此倍感欣喜,他說縣工信局干部全程跟蹤服務,幫助收集資料、申報規模企業,如今成為規模企業還可以享受縣里貸款、用地等優惠扶持政策,這將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
為扶持縣內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石城縣為園區企業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由縣財政、商務、國土、人保、環保、建設等19個職能部門組成安商工作組,全程跟蹤服務企業,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土地、審批等各種困難,并不斷完善“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審批”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最大限度縮短項目審批時間。同時,該縣全力推動“小微信貸通”“財園信貸通”等優惠政策落地,幫助42家企業獲得1.6億元銀行貸款,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水”。
一大批小微企業升格為規模企業后,經濟效益蒸蒸日上,銘鑫冶金、錦興服飾、中閩織造等企業年納稅突破百萬元,石城南方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年納稅更是突破了千萬元。
如今,該縣規模以上企業已增至29家,宏達服飾、天翊服飾、萬年青新型建材等5家企業已申報入規待批,石城工業“旗艦”拋錨揚帆。
內與外的平衡——
國內市場轉戰海外市場
市場,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
去年以來,國內在礦山機械、紡織服飾等領域發展呈現下行趨勢,產品供大于求,市場形勢并不明朗。
是繼續奮戰國內市場,還是另尋出路?
石城縣果斷引導企業在穩住國內市場的同時,大膽開拓海外市場。該縣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重大機遇,重新修訂外貿出口激勵措施,鼓勵外貿出口企業報關出口,對本地報關出口新增出口業績幅度大的企業,進一步提高獎勵標準。同時,該縣通過政策宣講、上門服務等形式,鼓勵企業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開拓國際市場,引導企業大膽“走出去”;重點幫助企業申報出口、項目備案,鼓勵企業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產品質量;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融資、用工等難題,支持重點企業、重點商品擴大出口。
石城贛東礦山機械制造廠是一家主要生產經營重力型礦山機械設備的企業,在兼顧國內市場的同時,該企業將目標瞄準海外市場,目前,產品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贛東礦山機械制造廠的帶動下,該縣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了外銷之路:藝豐工藝有限公司生產的工藝盤子銷往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華欣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體育用品銷往歐洲國家,恒鴻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石城米粉打進了美國市場……
舊與新的對接——
傳統產業向高新化發展
礦山機械制造是石城縣的傳統產業,占據該縣工業半壁江山,面對國內外發展新形勢,傳統產業如何破舊立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呢?
求變,是一條必經之路。
為此,石城縣制定了礦山機械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建立省級礦山機械制造產業園,立足產業平臺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實力雄厚的礦山機械制造企業和上下游關聯企業,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對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礦山機械企業,該縣在土地、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政策性扶持。該縣還設立科技創新專項基金,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和爭創品牌,對創新成果、品牌建設、專利發明等獲得國家或省級認可的給予一定獎勵;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廣泛開展合作,在技術創新與改造、產品研發與升級上強強聯手,推動產業朝自動化、技術化、高新化方向發展。
變則通,通則久。
2014年,該縣企業申報專利66項,通過授權21項,石城縣銘鑫礦冶設備有限公司、江西省威爾國際礦業裝備有限公司(石城)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威爾國際礦業裝備有限公司(石城)的分類精選滾筒篩分機項目和恒鴻食品有限公司的螺桿擠壓一次成型技術生產江西米粉項目獲國家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