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因環境污染問題鞍鋼將關閉運營投產86年的大連石灰石礦(以下簡稱甘井子礦)和大連石灰石新礦(以下簡稱土城子礦)。
日前,遼寧省大連市政府與鞍鋼集團就關閉石灰石礦簽署備忘錄,鞍鋼集團大連石灰石礦(以下簡稱甘井子礦)和大連石灰石新礦(以下簡稱土城子礦)將關閉。
按照規劃,鞍鋼集團將于9月底前提出甘井子礦閉礦注銷申請,履行閉礦手續,甘井子礦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由大連市政府收儲,并進行總體規劃、改造和綜合利用;2018年由鞍鋼集團公司提出土城子礦閉礦申請,啟動閉礦程序,盡快履行閉礦手續,并爭取在2021年前完成閉礦事宜。
“趕上風大的天,粉塵就會飄進屋”
甘井子礦是一座大型露天礦山,地處大連城市北進的重要節點,且處于飛機航道下方。從大黑石到大連灣長達30公里地帶,蘊藏著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包括石灰石、硅石等,至今已投產86年。
隨著社會發展,一個關乎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居民生活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更嚴重的是,甘井子礦已經成為大連市內最主要的污染源。
記者走訪發現,礦區植被稀少,生態環境也遭到了破壞。
此外,粉塵污染給周圍小區帶來極大困擾。甘井子區今都小區與甘井子礦只有一路之隔。記者看到,小區一幢高層住宅樓的樓道玻璃上掛滿了塵土。有居民告訴記者,“趕上風大的天,忘了把窗戶關上,粉塵就會飄進屋,搞得廚房一層灰,灶臺、碗里都有灰。”
在甘井子區櫻花北園,噪音擾民的問題也十分突出。“車輛裝卸礦石,發出的聲音有放鞭炮那么響。礦區里的火車還經常半夜鳴笛,被吵醒是常事。”一位居民說。同時,周邊居民反映,有時碰上礦區爆破,在礦區周邊生活的居民會感覺到樓體晃動。
此外,甘井子礦日漸形成了東西長約2600米、南北寬約600米、最深處近50米的巨型大坑,坑里有積水。2004年,大連市環保部門監測發現,積水中氯根離子濃度已為海水的一半,說明已出現海水倒灌的情況。
解決污染, 閉礦環保兩手抓
針對礦區的污染問題,大連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多次與鞍鋼集團就甘井子礦閉礦問題進行協商。然而,甘井子礦的閉礦工作進展并不順利。
據悉,鞍鋼集團每年要從大連市開采500萬噸石灰石以滿足生產需求,而大連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局數據顯示,目前該集團在甘井子礦年開采量為300萬噸,土城子礦為250萬噸。因此,一旦甘井子礦閉礦,而土城子礦又不能擴大產能的話,鞍鋼集團在大連的石灰石開采量就難以達到要求。此外,大連營城子街道居民對土城子礦改擴建有抵觸情緒;老礦資產評估工作難度大、操作復雜;有關人員分流安置問題困難;用地預審報批進展緩慢……這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甘井子礦的閉礦工作。
隨著關于甘井子礦關閉的備忘錄得以簽署,閉礦一事終于有了進展。迎面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修復甘井子礦及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
針對甘井子礦以往只重開采、不重生態修復而帶來的環境危害,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已經修復的區域效果良好,但具體操作仍有可提升之處。專家建議,甘井子礦的生態恢復是一項復雜、持久、艱苦的系統工程,要按照自然生態恢復的客觀規律,最終建立健康的、具 有自我維持能力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