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沿著湘江東岸向湘潭市岳塘區竹埠港化工區一路前行,這里已沒有了昔日化工企業生產的喧囂,也聞不到刺鼻的有毒氣味,取而代之的是關停的企業、被拆除的廠房。碧空如洗,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桂花香,進行土壤修復工程施工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正在工地上忙碌,不遠處一些居民悠閑地散著步……

9月29日,記者從湘潭環保部門的實時發布平臺獲悉,竹埠港地區當天的PM2.5濃度為44微克每立方米,AQI指數為85,空氣質量屬于良。企業關停后,這里的生態環境效益日趨明顯。
2014年9月30日,湘潭市、岳塘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一舉將竹埠港地區28家化工企業全部關停到位,冒了半個多世紀黑煙的竹埠港終于不再冒黑煙了。這一關停行動,不僅為湘江母親河的保護與治理打掉了一只每年廢渣排放量約3萬噸、廢水264萬噸的“攔路虎”,也為全省湘江治理行動作出了表率。
“現在,28家企業中已有24家企業完成驗收,14家完成征收,9家完成拆除。按照‘關、退、治、進’四步走的戰略部署,我們現在正在全力推進區域污染治理等工作。”岳塘區委書記孫銀生表示。
在竹埠港湘潭科源科技化工有限公司,這里原先的廠房已經不復存在,場地被改造建設成了32畝的竹埠港重金屬土壤修復處理中心,由湘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和湖南永清環保合資組建的湘潭竹埠港生態環境治理投資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現在,土壤修復處理中心已建成室內處理車間面積3800平方米,分成污染土壤堆放區、污染土壤修復區、污染土壤養護區3個功能區,修復合格土壤存放場地面積2600平方米。日處理污染土壤能力為1500至2000立方米。這些被污染的土壤經過濃度檢測、固化、穩定化等程序和技術后,合格后的土壤將作為回填材料,應用于道路路基等基料回填,重新煥發出生機。
而在另一端,被政府征收后的湘潭立發釉彩科技有限公司則被改造為竹埠港建筑垃圾再利用中心。該中心占地33.2畝,總投資5600萬元。由湘潭市政公司和湘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湘潭兩型市政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項目采用先進科學的生產工藝,建設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篩分、清洗運輸、再生利用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年處理建筑垃圾量50萬噸以上,能實現再生資源利用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目前,竹埠港建筑垃圾再利用中心部分設備已經安裝完畢,正式開始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化生產。
岳塘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永紅告訴記者,竹埠港到2018年將全面完成環境污染治理,2020年建成宜居宜業的生態新城,到時將會有漂亮的濱江公園,也會有工業遺址博物館,還會有高檔社區、會展中心、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
目前,竹埠港區域修建性詳規方案、工業遺址公園修建性規劃通過公開招標,已經確定了編制單位,完成了初步成果,正在深化完善。竹埠港濱江風光帶的建設,也正在由上海一家知名企業做設計方案。首批竹埠港工礦棚戶區改造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第二批即將啟動。而在項目建設方面,依托岳塘經開區獨特的區位優勢,省級重點建設項目——中國(中部)岳塘國際商貿城總投資約1000億元,建成后將是中部地區業態最完整、規模最大、商業集聚效應最突出的專業市場集群及一站式采購商貿物流中心,目前項目展示中心已經試運行。此外,金陽、偉鴻、步步高物流等一座座企業廠房如同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竹埠港濱江地區成為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新名片”的日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