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煤炭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馬凱副總理、楊晶國務委員出席座談會。山西、河北、內蒙、山東等四個主要產煤省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及陜西煤業化工、淮南礦業、神華、中煤能源、山西焦煤、同煤集團、平煤集團、山東能源、潞安集團、陽煤集團、龍煤集團、伊泰集團等12家大型煤炭企業參加座談會。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河北省長張慶偉、山西省長李小鵬、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山東省長郭樹清和陜西煤化、淮南礦業、河北鋼鐵、江蘇沙鋼負責人匯報了情況,提出了建議,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李克強說,煤炭是重要基礎性產業,為國家工業化作出了重大貢獻。去年以來,受國內外市場需求明顯下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影響,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尤為突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成為影響經濟和就業穩定的一個突出問題。必須增強緊迫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樹立發展新理念,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發揮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多運用市場辦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分類有序化解過剩產能,統籌解決所需資金、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理問題,幫助企業在調整結構中實現扭虧脫困增盈、走上發展新路,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李克強指出,化解過剩產能,要繼續堅持以壯士斷腕的精神,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一是嚴控新增產能。要在過去三年已化解煤炭2億多噸產能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認真論證并合理確定未來三年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目標。根據市場需求,設定煤炭全國總量“天花板”。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技術改造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二是淘汰落后產能。凡采用國家禁止的采煤方法、工藝且無法實施技術改造或安全生產不合格的煤礦要堅決關閉淘汰,徹底封閉井口。應依法關停的十三類落后小煤礦,必須在2016年落實到位。三是優化存量產能。理順要素價格市場形成機制,提高產業準入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態環保標準,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加快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轉產。鼓勵企業開展上下游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扭虧無望企業主動退出。四是開拓產能利用空間。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走出去等,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五是創造新的就業空間。為煤炭企業人員轉崗提供支撐,支持傳統企業開展“雙創”。
李克強說,化解過剩產能要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因地制宜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差別化手段,打出政策“組合拳”。一是加大財稅支持。中央設立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籌集的化解過剩產能資金進行補助,主要用于人員安置,支持力度與去產能規模掛鉤。妥善解決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二是加強金融扶持。完善債務處置、不良資產核銷等政策,對主動退出產能的企業給予支持,對違法經營企業和“僵尸企業”要停止續貸。同時要防止企業逃廢債務。三是妥善安置職工。兜牢民生保障底線,通過轉崗就業、扶持創業、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合理安排分流職工,維護其合法權益。四是加強監督考核。省級政府對本地區化解過剩產能負總責。清理取消地方違反相關規定制定的面向產能過剩企業的優惠政策和保護性措施,把落后產能退出納入地方考核指標體系,加強社會監督,防止其死灰復燃。
李克強強調,培育新動能和改造傳統動能形成雙輪驅動是治本之策。目前我國煤炭裝備大多處在世界先進水平,企業生產經營之所以困難,很重要的因素是富余人員多。近幾年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行動等,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為傳統產業減員增效升級創造了良好條件。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能只盯老產業,更要注重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等新動能,打造“雙引擎”,為傳統產業減少富余人員、拓展新的就業創造條件,通過開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煥發新的生機。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出席會議,在會議期間就當前煤炭行業改革發展情況向李克強總理作了匯報,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